茶起源于中国。品茶,如苏轼的“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纳兰性德的“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从古至今,品茶无不是件赏心雅事。
2019年文庙的第一期茶艺课开讲。应邀去听公益讲座。
一早起床,吃过早餐,来到文庙。文庙, 一座身处繁华的古建筑,古时,是孔子讲学的地方。
走进文庙听茶艺大门半开半掩,门框呈圆形,朱红的门扇,以一座假山为屏风,与建筑相得益彰。
走进文庙听茶艺院里的绿植很少,只有几棵树木,大概取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意吧。
近处一看,是玉兰树,枝丫上满是花苞,个个生得纤巧,毛茸茸,看身形优美异常,虽是花苞已显露出“美人胚子”,感叹世间万物皆与人同。
走进文庙听茶艺再往里,走过正屋,就是茶室,坐北朝南。只见厚重的棉帘已挑起,推开两扇格子门,屋内正对面孔子的雕塑,白色的石雕,象征君子的品质与儒家的儒雅之气。孔子,两掌叠放,掌心朝内,左手在外,右手在内,行相见礼。长冉飘洒,腰持佩剑,大概是仗剑走天下,周游各国,推行自己的学说。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人只有附加以礼乐,才能成为人格完善的君子。礼乐,这也是造就人不可或缺的。
走进文庙听茶艺9点半,茶艺讲座开始了。
文庙国学馆请来的是田老师,一位温文尔雅的女老师,讲话慢条斯理,透着儒家的风度,举止优雅,经过国学茶艺礼仪熏陶的人果然不同。
原以为田老师会从我们上古传说讲起,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就是炎帝,发现了一种神奇的植物,具有解毒功效,取名“茶”。
田老师的讲解形象生动。
走进文庙听茶艺一、茶器
1、从了解茶器开始。从眼前茶席的茶器讲起,每一种的叫法,茶碗、品茗杯、漏茶器、公道杯又称茶海、茶垫。
茶冲泡过后,通过漏茶器,茶汤流入公道杯(茶海),为什么叫公道杯,因为每一道茶滋味不同,等倒好了,再分茶。
茶道六君子:茶则(装茶叶)、茶匙chi、茶针、茶漏、茶夹、茶筒。
2、泡茶的礼仪。依次摆放茶垫,随身泡一般放在左手边,茶嘴不能对着客人,公道杯摆放45度,所有茶器平行放置,避免杂乱。
温杯,放置茶巾,托茶海倒入茶盂,温杯时,往里旋转,意思是来来来,欢迎之意。温润泡不是洗杯,而是短时间让茶叶吸收温度与湿度,利于第一道茶汤香气与味道的发挥。温润泡的茶需要倒入茶盂中。
二、茶的发展史。田老师讲,何为茶艺,它是烹茶与品茶的艺术。茶叶本身有食用与药用之说。
唐朝时,一位名叫陆羽的人,写了一部《茶经》,从那时起,我国已开始重视茶文化。到了宋朝,宋朝重文轻武,文人都比较浪漫,闲来无事,就想找些事情做,开始讲究起来,用什么水泡等等,于是茶艺开始兴起。到了明朝后期,发现茶有解毒功效。清朝,乾隆听说龙井村好多采茶女,用纤纤玉指采茶,于是到了龙井村,品过之后,发现确是好茶,于是想给太后带回去,就制成茶叶,用虎跑水泡茶。
三、茶的分类。茶树,乔木科,一样的茶树,因加工工艺不同,形成六大类茶:
1、绿茶;
2、红茶(全发酵);
3、黄茶;
4、白茶;
5、黑茶(普洱,全发酵);
6、乌龙茶(清茶,有高发酵,低发酵之分)。
春季,是绿茶的季节,杭州,自然环境与地理环境,更适合做绿茶。而花茶,不归为一类,六大茶本身加工而成,不过是绿茶做基底,一层花一层茶,花香映入茶内,吸附入茶叶里。一般茉莉花茶没有花瓣,但四川的碧潭飘雪,有花瓣,为玉兰花瓣,采花苞,待温度升高,全部开放,香气散发出来,茶吸入香气;小青柑,茶放在陈皮里,茶就会有茶香有橘香。
四、茶礼仪。
1、当别人为你倒茶时,你应用食指中指弯曲,在茶桌上轻叩三下,表示尊重与感谢,这叫谢茶礼。
2、乌龙茶,若倒入闻香杯内,不能喝,再倒入品茗杯内,才能喝,不能一口,一饮而尽,需三口慢品。
3、倒茶。左手托茶海底部,右手用拇指、食指中指捏茶海柄,倒茶于十分之七;
走进文庙听茶艺4、递茶海。左手用茶巾垫着,托茶海底,茶海柄冲着对方,方便对方拿;
5、拿品茗杯。拇指与食指捏杯,中指托杯底;
6、先闻茶香,开小缝,闻一下,侧过去,因嗅觉有适应性,若一直闻就闻不到茶香了。喝时,分三次。正如红楼梦中林黛玉所说,喝茶,一杯一饮而尽,为解渴的蠢物,一杯,三口,才为品。
好茶杯底有香,不苦不涩,不为茶,但能化开,为好茶。
五、如何泡一杯好茶。
1、茶量;
2、水温;
3、时间的长短
绿茶不能用开水泡,需凉一会儿。先判断是什么茶,再决定如何冲泡。每个人泡出的茶味道不同,男性泡出的冲,女性泡出的柔和。茶如人。
六、茶的储存。绿茶,密封至于冰箱,但不能放入气味重之物,以免影响茶叶。其他茶,可常温保存,防潮防嗮。
最后,田老师让大家回家后,按她讲的程序泡一壶茶,尝试一下。清茗酬知己,品茗会佳人,品茶,是在繁华中体会宁静。
走进文庙听茶艺茶,不苦不涩不为茶,茶滋味,入口及化为之好茶,茶如人生,人生如茶。听田老师的茶艺课,更让我感受到中国文化之博大精深!毕生之志于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