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大概1个多小时的时间看了《第五项修炼》中关于自我超越的部分,30多页的书不能说看得很吃力只能说脑子是不够用,书中60%的精华对于自己而言是真的难以理解和掌握,也瞬间意识到在面对理解盲区时,越努力反而越不能有所获有所得~但即使这样,我还是想把自己对于这部分的知识进行记录输出,毕竟对于这本书而言,注定还要再去咀嚼阅读好多遍~
首先谈谈对于自我超越的理解,书中写到自我超越包括了两方面的行动,其一是自我超越不断澄清什么对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其次它让我们不断地学习如何更清晰的观察现实。针对这两方面我重点想说说后者,毕竟对于前者我们已经探讨过无数次,那怎么理解“更清晰的观察现实”呢?回归到前面的内容,我想这里表达和阐述的就是要让我们站在系统的角度来观测和察觉细节复杂性,正如解酒消愁愁更愁一样,以为喝酒能减轻压力但没想到这样的解决方案却让压力越来越重,所以自我超越就是让我们看到隐藏在事件背后的系统和逻辑,然后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找出根因解决问题。
其次对于自我超越,我想更多是在指引人们实现心中的渴望,这个渴望不是所谓的挣多少钱升迁到什么职位拥有多大的财富,而是内心的信仰是穷极一生想要实现和奔赴的那个地方,拿自己举例子,我的愿景就是希望通过一系列有价值的组织行为和培训行为来帮助企业更快更好更强大的发展,一想起这个事用一个最近比较流行的词来形容就是“上头”,这件事会让我浑身充满斗志也觉得不管在这条路上会遇到多大的挫折和阻碍都不会影响自己前进的步伐,用书中的话来形容就是愿景是一种召唤而不仅仅是一个好想法。
同样回归到组织中我们为什么需要自我超越呢?首先在我看来只有人学习了组织才会学习,也只有人成长了组织才能成长,所以组织是由一群形形色色而又不尽相同的人组成,如果把组织中比喻成一个人的话,那组织也需要自我超越也需要有自己的愿景,正如阿里巴巴的愿景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而“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不是马云个人的目标而是这个组织承担的使命,那要如何完成这样的一个使命呢?就需要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觉得这个愿景这个使命和自己密切相关。在这里也引用书中的一句话就是:“组织和个人不仅是合同关系(一日的工作换取一日的报酬);合同只是一种关系中的一小部分,一个完成完整关系所需要的是信约,信约关系要基于一种共享的承诺——要实践的理念、要解决的问题、要实现的价值、要完成的目标以及要经历的管理过程,信约关系反映的是和谐的统一、优雅的善意和泰然的自信。它表达了人际关系的神圣性。”一个组织唯有建立这种信约关系,大家才会有文化的统一才会抛开相互利用然后彼此信赖互帮互助的实现组织的伟大愿景。
写到这,关于自我超越的一部分阐述就要画上句号了,此刻突然自脑海中萦绕出这样一个问题,自我超越和个人信仰是不是有某种关联呢?自我超越的目的在我看来也是为了追求更高层次的内心和谐,而信仰又恰恰也是指向这里,那该如何理解这两者的不同呢?也许书中有答案!所以,继续读书吧!
加油吧,拼命努力的小仙女!人生值得!你更值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