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秦朝,想必想起的都是秦始皇嬴政,还有他的邋遢儿子秦二世胡亥(毕竟秦朝一共也就只有两位统治者)如果我们提起秦始皇嬴政,可能会想起的是暴虐,统一六国,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甚至于是千古一帝,可是想起他的儿子,我们会想起的,貌似只有穷奢极欲,如果再稍微联想一下他身边的近臣,赵高,也许就会想起荒淫无度和指鹿为马。
秦朝存在的时间是15年左右,秦朝以前在东周时期发展的时间是几百年,秦朝在前230年灭韩,前228年灭赵,前225年灭魏,前223年灭楚,前222年灭燕,前221年灭齐,用了大约9年,统一天下,从商鞅变法开始算起,秦朝在被改革以后又发展了大约100多年。那么问题就来了
第一,为什么其他国家存在了好几百年,却不能统一天下,秦朝在革命后仅仅用了100多年就强盛起来,又用了9年就统一了天下,速度为什么会如此之快?(如果这个问题转化一下就可以变成:秦朝在变革时究竟用的是什么制度?)
第二:为什么秦始皇要统一度量衡?为什么要统一文字?为什么要统一车轨?秦始皇创造了怎样的政治体制(这里的政治体制指的是,如:封建制),才让整个帝国如同他的手臂,使用自如,并且造就了秦朝十余年的空前绝后的强盛?在治理国家的时候,他是否遇到了什么问题?秦始皇又是如何一一解决的?
第三,为什么秦始皇要让他的长子扶苏到边境去监修长城,是不是因为他不喜欢他的长子扶苏了,还是因为别的原因?如果不是因为秦始皇不喜欢扶苏了,为什么继位的不是扶苏,而是他的幼子胡亥?是因为秦始皇本人的缘故,还是因为其他的原因呢?
第四,为什么如此强大的秦朝,在秦始皇治理的时候非常有秩序,可是仅仅用了两三年就被胡亥给败光了?究竟是因为胡亥本人的问题,还是因为由秦始皇创造的政治体制的原因?
第五,在经历了秦朝这样大的变革以后,如果确实是因为秦始皇创建的政治体制的原因,而导致了秦朝如此短命,那么以后的朝代又是否要接着使用秦朝的这种制度呢?
第六,虽然在说历史的时候,一般不会用到“也许,如果,可能”之类的词语,因为历史已经是被确定的了,可是如果继位的不是秦始皇的幼子胡亥,而是他的长子扶苏,秦朝是否能得到长治久安呢?(之所以探讨这个问题是为了深入研究秦朝的政治体制,而非是胡思乱想,无稽之谈)
(第5问和第6问偏向于延伸的话题,与史书上记载的秦朝史实无关)
先来解答第1个问题,秦朝究竟变革的是什么?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提起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实际上是给秦朝创立了一种新的奖罚制度,比较出名的也就是军功爵制。军功爵制就是,在战场上如果你打仗有功,杀了多少多少个人,你就可以受到赏赐,甚至可以升官。可是如果你本身是一个贵族,你在战场上并没有立下战功,那么你也不能得到赏赐,相反还可能会失去贵族的身份。这样的话就会使每个在战场上的人都个个争先。在战争上有所提升,就需要农业的支持,因为战争是不能没有军粮的,在农业方面,商鞅也创建了一个新的奖罚制度,如果你耕种耕得好,你不仅仅能得到你一年的收成(当然肯定有一部分是要交税的),你还可以获得国家给你的奖励,这样好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因此秦朝的军事力量快速强大,再加上秦朝这近100年的时光中的皇上都比较贤能,这使得秦朝快速强大。
在秦朝快速强大以后,秦国的人民又碰上了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也就是嬴政,当时6国已经没有什么力量了,齐国名义上和其他六国是一伙的,可实际上和秦国交好,因此,秦国很快灭掉了最弱小的韩国,又将魏国赵国燕国一一消灭,最后在公元前221年,灭掉了他的盟友,齐国。这背后,需要军事力量的支撑。
再来回答第2个问题。
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面对如此庞大的秦国,首先要想到的就是如何来治理?想要良好的治理,就需要一套完美的政治体制,在秦朝之前有一位前车之鉴,也就是存在了大约800年的周朝,周朝使用的是什么政治体制呢?周朝使用的是封建制,也就是把刚刚得来不久的天下分封出去,可是这样的问题是什么呢?周朝虽然看似存在了800多年,可是盛世只有200多年,其他的500余年全都在战乱之中,作为有着伟大志向的秦始皇(他甚至于把自己叫做始皇帝,因为他自认为自己的功勋堪比三皇五帝,甚至于高于三皇五帝,于是他去到了三和五,留下了皇帝,也称自己为皇帝。他之所以称自己为始皇帝,是因为他认为自己是始皇帝,他的第二任就是二世,他的第三任就是三世,是他的第四任就是四世,可以传接千万代)他怎么可能只想让自己的国家在盛世中存在200多年,而让战火接着血洗大地500余年呢?所以秦始皇是不可能使用周朝时留下的分封制的。因此他需要自己创立一个新的政治体制,这就是我们熟知的郡县制和君主专制 ,这两种类似的制度,可以用一个耳熟能详的词语描述,那就是中央集权。
何谓中央集权?周朝的分封制使用的是将天下分为了很多小的板块,不同板块和不同板块和周天子之间的联系,只有每年的上贡,而中央集权也就是所有事情都由皇帝(中央)来决断。每一个板块和每一个板块也不再叫做诸侯国,而改名叫做郡和县(郡县和诸侯国的最大的不同处在于,诸侯国可以自己处理自己的所有国事,而郡县只能处理地方的小事,遇到地方的大事就要向中央汇报,并且,郡和县并没有强大的军队,也不能自己招募军队。)可是只有皇帝也办不过来呀,每天都有无数的信件从全国各地发往京城,因此秦始皇就创立了九卿,这9个卿分别来处理从全国各地汇集到京城的信件,有关旱灾的信件就由管粮食的卿来处理,有关教育的问题就由管教育的卿来处理。可是中间是否缺少了一环呢?如何来判断从全国各地的信件到底和什么有关?难道让皇帝自己来查看吗?那皇帝不还得累死吗?
因此秦始皇又设置了丞相这个职位,丞相这个职位也就是来负责来给地方发来的信件分类的,这个职位可谓是有非常高的权利。
可是万一丞相和九卿不务正业,颠倒黑白,把送来的信件都瞎判一通,又该怎么办呢?因此秦始皇又设置了御史大夫这一个职位,为了监管丞相和九卿的工作。如果御史大夫和丞相和九卿一起不务正业怎么办呢?因此御史大夫是由皇上来监管的。
那么军队该由谁来管呢?总不能每天都让皇上来带领军队吧?因此秦始皇又设立了太尉这一个官职,就是为了统领全天下的军队。说到这里你是否有些被绕晕了呢?请看以下的图表:
秦始皇统一钱币,统一度量衡,主要是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在战国时期不同的国家都有不同的钱币,可是这样的话就会导致经济发展非常困难,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地域都使用不同的钱币,那么请问不同的钱币又该怎么换算呢?与其说在创立很多种换算的制度,不如直接统一,钱币的统一对于大多数人来讲都是比较好接受的,毕竟,如果钱币不统一,对所有人都不方便。
秦始皇之所以要统一语言是因为,这个帝国刚刚建立不久,每个地域和每个地域之间缺少互动,也缺少最基本的联系,如果想要快速使每个地域和每个地域变得更像一个完整的国家,最好的方法就是统一语言。就好比在都德写的《最后一课》中一样,在德军占领了法国的边境以后,为了改变当地人的思想,于是禁止所有人学习法语,而是改教德语,在当时沙皇统治下的波兰也是这样的,俄语就是所有的正统。一般来讲统一了语言就统一了思想统一了语言,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人就能相互交互。秦始皇统一语言的行为,虽然对有些学习能力差的人比较不友好,可是整体来讲也能够促使帝国的发展。
秦始皇治理国家时,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他的都城所在位置以及文化问题。
秦朝地形图观察一下秦朝的地形图,我们会发现咸阳在关中平原,周围全部是大山,这样使得交通非常的不方便,那么这里就出现了可以选择的道路:或者迁都或者建立一个陪都,监督这种选择是不太现实的,因为监督就要离开咸阳,咸阳被秦朝皇帝经营了百年了,是秦朝最大的根据地之一,如果抛弃了咸阳,可不是一个什么好选择。如果建立一个排毒更不是好选择。因为如果我们建立了陪都,那么谁来治理这个陪都呢?因此秦始皇这两种都没有选择,而是选择了第3条道路,秦始皇修建了秦直道,秦直道在大山里,让交通变得更方便,至今我们仍然能看到秦直道的残留,因此首都太偏僻的问题就被秦始皇完美解决了。
那么文化问题又该如何处理呢?这里所讲的文化问题并不是语言的问题,而是人的性格的问题,在史书中记载,秦国人特别喜欢种植和打仗,容易把坏事看得很严重,楚国人很野蛮,燕赵人特别喜欢硬碰硬,遇见不平的事,喜欢插手管理,不太喜欢耕种。宋国人君子比较多,人民比较庄重,鲁国人喜欢儒术,齐国人非常的聪明,可是喜欢议论朝政,他们比较智慧,可是不敢硬碰硬,比较喜欢暗中伤人。不同的民族都有不同的性格,如果秦始皇不插手管理的话,那么仍然会有非常强的地域分化意识,不能使整个国家拧成一股绳,而是变成了一盘散沙。面对这个问题,秦始皇采用的策略是以吏为师,以法为教,秦始皇认为秦国人的习性最好,因此在全国推广,这里最不接受的是楚国人,因为楚国人和秦国人真的太不像了,甚至于当时都流传着一句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不过,这些话人们也只敢心里说,毕竟秦始皇有非常强大的军事力量。
接着来回答第3个问题。秦始皇之所以派他的长子扶苏到边塞去监修长城,因为这样一件事。当时有人诋毁秦始皇,说秦始皇太过于残暴了,秦始皇发现这些诋毁他的人是读书人,于是他就抓了400多个读书人,准备在秦朝的首都咸阳活埋,可是扶苏看到这样的景象,却认为他的父亲做的很不对,他的理由是:当真天下刚刚稳定,就应该好好管理百姓,让百姓们安居乐业,而非开始杀戮,从本质上来说,扶苏的意见和秦始皇不同,是很正常的,并且,秦始皇本身也是应该可以接受的,因为扶苏这一种偏向于儒家的思想,并不是不能治理好天下,可是最大的问题在于,如果现在就确立扶苏当太子,那么,很多偏向于儒家的人就会支持扶苏,扶苏和秦始皇的意见又不统一,都会导致帝国进行一定的分裂,这样对于秦帝国很明显是不太好的,因此,秦始皇并没有确立扶苏当太子,而是把扶苏赶到了边塞的长城,当然,这并不代表秦始皇就不准备立扶苏了,因为扶苏是长子,如果秦始皇的时代就确立了废长立幼,那么,以后的统治者的传接就成为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秦始皇打算在自己病重的时候,或者扶苏和自己意见统一的时候,再把扶苏带回来,立他为太子,这样就可以使秦国不分裂,秦始皇本身的想法是很好的。
可是为什么最后继位的是胡亥呢?因为人再怎么算计也算不过天,秦始皇认为自己会照程序病逝:先生小病,然后病情恶化,然后再过一段时间病重,最后死去,这样的话,在自己病情恶化的时候就可以照扶苏回来,立他为太子了,可是秦始皇是怎么死的呢?很遗憾,只有两个字来形容:暴毙。他唯一能干的事情就是让扶苏赶紧回来参加他的葬礼,如果扶苏能够赶回来参加他的葬礼,那么,扶苏就能够把持局面,最终顺利登基,记得是这封书信被秦始皇身边的权臣,赵高得到了,赵高为了自己的利益,决定立胡亥为新皇帝,因为胡亥是他的半个学生,赵高又拉拢了李斯,他们隐瞒了秦始皇的死讯,又用秦始皇的口吻让扶苏自杀,本来扶苏身边有着蒙恬,他本可以和蒙恬一起回来,杀掉李斯赵高,最终顺利登基,可是扶苏却凭着愚孝而自杀了,于是胡亥继位了。
最后来回答一下第4个问题,胡亥把秦始皇的家业败光了,之所以是因为政治体制的原因,还是因为他本人的原因,还是因为他们俩的原因都有?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一下胡亥这个人,我们可以说胡亥这个人脑回路非常清晰,一般当皇帝的想的都是为人民服务,就这位大哥,想的是人民为我服务,既然我当上了秦国的皇帝,那么秦国的一切都应该为我效力,至于实际的事情,他都懒得管,一股脑交给了赵高。赵高这个人也没有什么实际的才能,也发生了指鹿为马这样悲惨的事件。
其次,我们要了解一下秦始皇创立的政治体制与皇帝本人有什么关系,实际上秦始皇创立的中央集团以及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对于皇帝本身的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如果遇到像秦始皇一样雄才大略的皇帝,那么就好办了,可是遇到像胡亥这样蠢猪一般的皇帝可就完蛋了,因为全国的事都由他管呀,周天子时期用的分封制,周天子所管理的土地也只有王畿之地,就算周天子很昏庸,也并不能代表整个天下都会变得昏庸,可是在秦国就不一样了,只要皇帝昏庸,整的天下就乱了,因为皇帝就是最高的裁决者,因此,最终导致秦国分崩离析和秦朝所使用的政治制度,以及胡亥本身的性格都有关。
下面我们来回答第5个问题,秦国以后的人们应该如何创立新的政治制度呢?在周朝时,把权力分封出去的这种办法,虽然可以维持一定时间的安定,可是往往雄才大略的君主都不想让自己的国家只有二三百年,而秦始皇创立的这套政治体制,只有非常厉害的君主,才能把秦始皇创立的这套制度做到极致,比较昏庸的君主可就完了,就很有可能会发生胡亥这样的惨案,那么把权力完全分封出去也不是一个办法,把权力完全维持在君主的手中,仍然不是一个办法,我们是否能够设立一个官职来约束君主的权利呢?在当时的年代很明显是很难的,有这种想法的人本身就很少,如何去实现这种做法就更难了,就算从人本身的欲望来讲,君主也是不会愿意有人能够制约自己的权利的。
因此想要创造一套新的政治体制,仍然非常困难,具体后人创造了怎样的政治体制就变成以后的问题了,在这里不更多说明。
如果胡亥不继位扶苏继位的话,秦朝是否能够存在更久呢?我认为其实是可以的。因为秦始皇使用的是法家的暴政,百姓们都被压迫的非常惨,扶苏这个人从他以前的言行中可以看出是一个比较仁慈的人,这样的话,也许就可以使大秦朝修身养息,不过扶苏这个人本身也是有一定的小问题的,比方说他比较愚孝,所以它是否能够让大秦朝存在更长的时间,仍然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当然我们可以澄清的是,如果扶苏继位,至少不会像胡亥这样使大秦朝如此快速的灭亡。可实际上这种政治体制仍然是有问题的,因为就算扶苏能够让秦朝接着安定一段时间,可是扶苏不能确保自己的儿子贤明,他不能确保自己的后代子孙很贤明,那么这样就不能达到秦始皇梦想的万年的王朝,其中最根本的矛盾就在于皇帝本身的能力是有限的,可是给予他的权利却是无限的,这样的话就会产生最严重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时至今日仍然不过时。
这就是关于秦朝的政治体制,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事业以及大秦面对的种种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