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夏天是买衣服的季节吧。最近,周围的人包括我自己,都在买买买,几件几件地买,不喜欢,就退退退,退得一件不留也可以,顶多付点退运费,真是太方便了。
不由想起从前买衣服的一些往事。从前,网购还未兴起时,买衣服自然是去实体店:一间店一间店地走,一个柜台一个柜台看,一件一件地试穿。说实话,那时买衣服真是个体力活。这还不算,还得会还价,还价少了自己吃亏,还价多了,轻则遭老板/店员的白眼,重则被老板/店员喷。所以,一般买衣服,我总喜欢有个人陪着,既不那么无聊,还能给些建议,更能壮壮胆,可谓一举多得。逛实体店的最大好处是:品质一目了然,通过试穿,样子一般也会是自己中意的。但是人总有看走眼的时候,这时问题就来了。
当时,实体店买衣服,最大的苦恼是退货难。有的衣服,或许在店里觉得不错,店里的灯光、镜子,再加上营业员毫无底线的恭维,容易令人头脑发热。买回来后,发现不是那么的好,想退就难了。哪怕没拆标签、没有下水,一经离店,都是不容易退的,——除非有质量问题。这是当时普遍通行的购物规则。
记得我刚参加工作的那年冬天,小弟读大一。有一天,他和同学一起逛店,花了32块钱,买了一件黑色的棉袄,准备过年穿。棉袄款式很奇特,衣身和袖子都很肥大,然后被等距离缝扎成一节一节、一块一块,鼓鼓囊囊的,小弟穿上去,活像电影电视里那种走起路来“咔嚓咔嚓”的机器人,一家人都笑趴下了——这衣服哪能穿得出去呀。
我自告奋勇地陪他去退衣服,不然,这32块钱不就白白打了水漂。
那天是周末,天气晴朗,我们吃好早饭,匆匆出发。坐的是公交车,加上两头的步行,花了大概40多分钟,终于来到了店家门口。那是位于某服装批发市场里的一家私人小店。
店里只有一位满脸横肉的中年男人,脸上似乎还有几颗坑坑洼洼的麻子,一个黑色的腰包束在他圆滚滚的腰间,一看就是该店的老板。
“老板你好。”
我上前一步,陪着笑脸跟他打招呼。
这位老板应该凭我手里的大袋子猜出了我们的来意。
他蹙着眉头,斜倪了我俩一眼,没有吭声。
我扬了扬手里的袋子,又指了指身边的小弟,小心翼翼地跟他说:“不好意思,我弟弟前几天在您这里买了件棉袄,不合适。”说罢,我把包装袋里的棉袄拿出来,递给他,“……我们想退掉。”
“不行不行,”我话音刚落,老板就斩钉截铁地说,“没有质量问题,不能退货。”
他根本就不接我手里的棉袄。
“麻烦您了,实在是这衣服不适合他……”我继续陪笑道。
他把头摇得像拨浪鼓,满脸的不屑。
“没有这种事哈。试都试了,买都买了,还想退?!”
买衣服的时候,顾客是上帝;退衣服的时候,店家就是上帝的上帝了。
“看在他还是个学生、没经验的份上……”我几乎是在央求。
“说不行,就是不行!”他大声大气地说。没有三言两语把我们打发走,他有点不耐烦了。
我住了嘴,定了定神,待他火气消了一点后,我开始用不软不硬的口吻跟他说:
“不是不得已,我们也不会大老远的跑来找您的麻烦。”
“32块钱对您做生意的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一个学生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
“这衣服您拿回去,还是可以再卖的呀,说不定可以卖个更好的价钱呢?”
……
其实,内心里我也觉得自己理亏。但为了拿回那32块钱,我也是拼了。我搜肠刮肚,道理讲了一箩筐,好话也说了一箩筐,但是,老板就是不松口,——后来更是干脆不理睬我们了,只管笃悠悠地理他的货。他以为把我们晾一会儿,我们自觉无趣,就会灰溜溜地离开。
而我那天好像是吃了秤砣铁了心,抱着棉袄固执地站在店门口,就是不走。小弟在一旁不知所措。半个小时过去了,慢慢地逛店的人多了起来。一些顾客看到店里有人在跟老板扯皮,犹豫两下,门都没进就掉头走了;有的进来了,也心不在焉,马马虎虎地看看,也走了。我们杵在那里,他一笔生意都没有做成。最后,老板有点绷不住了,恼怒地对我们嚷道:
“退退退,一大早还没有开张,就碰到你们,真是霉!”
他愤怒地从腰包里掏出32块钱,甩给了我们:“走走走,快点走,不要影响老子做生意!”接过钱,放下棉袄,我和小弟赶紧麻溜地撤了。虽然受了老板这么多气,费了这么多口舌,人也累得精疲力竭,但最后心里还是乐开了花。32块钱终于要回来了呀,要知道,我当时的月工资才69元。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为自己的这个壮举感到自豪;现在回想起来,也不知当时哪来的勇气和斗志?——只能说是年轻气盛吧。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到后来,我越是少了气性,越来越不喜欢与人起争执。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我总是息事宁人,自认倒霉。自然,买的不成功的衣服,要么送人,要么躺在家里睡大觉了。
如今时代发展了,社会进步了,无论是网上购物,还是实体店购物,退货政策宽松了许多,人性化了许多,尤其是“七天无理由退货”的推出,使得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了应有的保障。
消费者再也不会为退货伤脑筋了。买衣服,尤其是网上买衣服,成了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朋友买了称心如意的衣服,一个链接分享过来,连自己在网上挑选的功夫都省了。不合适,退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