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简友广场散文
《寻人不遇》,寻贤犹在

《寻人不遇》,寻贤犹在

作者: gegegege舸 | 来源:发表于2023-12-29 09:43 被阅读0次

这本书是在六六的《爱不妥协》中推荐过的,讲述了一位外国友人比尔.波特来中国拜见先贤遗址陵墓的朝圣之旅。他一天拜见两三位先人,这本书记录了他三十天的巡礼之路,可以当成工作日记,写得很翔实。

我读得很慢,并不是因为他写得乏味,相反,我很喜欢他直白的叙述,外国人可能具备单纯的天性,写得文字也很简单可爱,虽然是去见先贤之墓,但文字并没有出现庄严肃穆的刻板印象。如果是我们自己人去写,我想大概会写得特别一丝不苟,或者又特别多情,总之读起来会很不轻松。

我读得慢的原因是书中出现的诗,熟悉的不熟悉的,我都很想抄下来,读起来太美了。边读边抄,抄完再读,偶尔再回味一下,速度自然快不起来,之前都是一天读三五十页,最后这两天才加快了速度。就这样,这本为期三十天的朝圣之旅我用了8天才读完。

作者是中国诗词的狂热爱好者。若是以前,我看到诸如这种走马灯似的拜谒古者,会很不解其意义何在。但现在有所变化,我试着理解了,那一杯杯洒在古墓前的威士忌是向心中偶像致敬的一种方式。作者是个中国通,历史地理都通,读万首古诗,寻万里古墓。他通晓这些诗人的身世生平,逸闻趣事,家长里短,所以读的时候会有种“哦,原来如此”的豁然开朗。

也是通过读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那么多大文豪都与河南有渊源,他们或出生于此,或生活于此,或流放于此,亦或安葬于此。曹植、阮籍、白居易、欧阳修、苏轼、苏辙、孟郊、韩愈、杜甫、李商隐、刘禹锡等这些大文豪都曾在此驻足。而作为河南人,我统统不知,像我这样无知得如此彻底的人,估计也没几个了。

从北京出发,历经山东——河南——陕西——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最后在浙江结束了他的地图。他游走了10个省,到达了许多偏僻的村庄,许多荒凉的山丘,仅是为了看一眼他心目中的偶像寄居之地,这期间还因爬山脚踝骨折过,但朝圣之旅怎可因此而中断?休息几个月后,再次踏上了征程。

作者喜爱历史,敬爱着这些文豪们,他希望他们的安息之地受到保护,但对于中国大兴土木破坏历史的行为,他深感无奈。这些年我们都在搞经济发展,可能作为旁观者他看得才更清楚,也许有的地方做的真是过犹不及了。

读这本书,可以在他马不停蹄地赶路中,慢慢寻味诗歌的韵味和美好。

相关文章

  • 寻人不遇!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美国人,独自一个来到中国去拜访古代的诗人,每拜访一位诗人,就根据这位诗人生前的爱好准备酒,敬诗人一...

  • 寻人不遇

    跟随作者比尔.波特从北京出发,第一站到达山东曲阜,这是孔子的故乡。中国能成为诗的国度,孔子的诗经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 寻人不遇

    刚刚过去的三天小长假, 棒棒和妈妈回南部老家了, 昨天下午回来, 我们一起聊了好久。 棒棒很兴奋, 第一次坐高铁,...

  • 寻人不遇

    看导读时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人生就像一条河流,此一时,彼一时! 作者比尔·波特,个美国人,漂洋过海来到中国,...

  • 寻人不遇

    一 4月7日,春假之后的第一个周六,又是我去中文学校上课的时间。下了一晚的雨没有停歇的...

  • 寻人不遇

    半生潦倒半点窘 一处凉风一处穷 唐宋闲卿休乱颂 燕赵本是故琅琼

  • 寻人不遇

    今天都在整理文案,都是什么协议啊需要思考的东西,烧脑烧了一天,人有点懵逼。而今天晚上八点半又是听新书的日子,书名《...

  • 《寻人不遇》

    3个月影响100个人读书“第5天” 中国古人倾向于凭藉旧物、或者到石碑中与旧宅内怀古。而西方则更偏向于直接拜谒名人...

  • 《寻人不遇》

    《寻人不遇》读后感 15/4 看到这本书就觉得很亲切,是因为书名和我的姓氏都有一个“寻”字的缘故。 解读后才知晓,...

  • 寻人不遇

    通过外国人的视角来看待,一个人在书中和在实地旅行的感觉是不一样,我也经常会去到这些有故事的地方,经常感受到你内心没...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寻人不遇》,寻贤犹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jgj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