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假期大家不得不都呆在家里,就是一场我执的大爆发。
比方说,今天中午一个蔬菜,我妈是用很多天前的腌肉汤里的香菇和笋加进去烧的,我和我妈说,这个汤咸不要喝,然后她就不理我,故意当着我面把汤全部倒进自己米饭里。然后我就很不舒服,觉得这个汤对身体不好,觉得她完全不理我的意见,这种情绪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就起来了。
比方说,我妈最近喊我一声我都感觉到内心很烦躁。前些天的淡定坦然都消失了。之前她早上蒸了鸡蛋,和我说你吃一个,我说好,结果我先吃粥,还没开始吃鸡蛋,她就嗓门很大说,你吃啊,我说我并没有说不吃啊,难道就是你话音一下,我就必须马上吃,晚点吃都不行?
这样的小事多了之后,我开始慢慢听到她喊我名字都开始内心烦躁了。
这次假期,我总结出所有的矛盾,烦恼均来自于我执。每个人都只在乎自己的感觉。
老爸是个很爱卫生有洁癖,安全意识特别强的人,他就会站在自己角度,觉得我们的行为都是不对的,记得最开始我洗碗,他会一直站在旁边说,要这样要那样;后面我好不容易抢到KN95口罩,他又说我抢的这个和N95的有哪些不同,说了很多数据,证明我买的不对,我听了,内心的情绪也在慢慢起来。
所以修行就是经不起检验的,虽然我没有回嘴,也没有表现出来不高兴,但内心的情绪是真实的起来了,而且会在内心说,你们怎么都是只站在自己角度去说话,为什么没有换位思考。
其实很多事情都可以好好沟通,但是我们之间都是直接带着情绪说话,比方说我姐姐让她儿子不要脱外套,就突然提高嗓门喊:“你快把衣服穿了,不要感冒了,快点!!!”然后她儿子就和她吵架。
我爸妈希望小朋友可以注意些什么,也都是带着指责和情绪的口气,然后小朋友又正好是青春期,就会觉得他们在指责他,批评他,也看不到他们的关心和爱,所以就开始反过来和他们吵架,骂一些难听的话。
我开始回来,一直觉得小朋友没有礼貌,被宠坏了,但是后面我发现我居然内心其实是觉得大人也是有错的。
然后总结出来,其实就是典型的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都用自己的方式去对其他人,而执着于自己就是对的,我也何尝不是。
于是家就变成了一会和谐,一会吵闹,一会温暖,一会难受的存在。
试着和大家沟通,可以不用暴力的语言,非暴力沟通,但是执着于自己是对的力量是如此强大,虽然沟通时候家人也表示可以慢慢改变,学会好好说话,但串习和情绪总是快人一步。
而我也看到了我对家人的执着,希望他们注意身体,饮食,运动,比方说今天中午希望我妈妈不要喝这个好几天的咸肉汤,正是因为有这种执着,她当着我面把汤全喝了就变成了对我的反抗,我就起了烦恼,心里默默不舒服。
其实这两年我深深感受到情绪对身体的伤害,就前几天定了机票准备回杭,但是各方消息都不利,家人,社区,朋友,师兄都让我不要回去,我要不要坚持,纠结两天,立马感受到身体的不适,一些部位就不通了。
家如何成为可以滋养每个人的地方,而不每天演绎爱恨情仇。琐事如何才能不耗费我们宝贵的时间和生命?
现在觉得还是要有高尚的追求,否则人生就只有眼前的苟且。
而且需要一种智慧的文化,“反思自己,随喜他人”,才会改变生命的频道。
而我做为修行人,不是遇到问题就放弃,而是需要不断去反思自己,不断去影响,慢慢才会形成一定的力量。
就像我一直坚持让父母不杀生,他们也会开始食用三净肉,这个是不断重复,不厌其烦的结果。
只能继续好好修行,反思自我,才有力量影响家人,否则又被打回原形,一地鸡毛。
加油(ง •̀_•́)ง
写完感觉自己情绪过去了,又开始觉得其实家人已经做的不错,年前就让父母不出去打麻将,他们就同意了,也积极带上口罩。假期不唠叨我,尊重我要忙自己事情,在我的影响下也开始每天站桩和八段锦,其实也是比较好带的父母了。
反思还是自己的心量不够,小事依然会起情绪,修行还是要首先做好自己,愿我能进一步打开心量,进而影响更多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