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确定读书目的
我身边有80%的人,学习有个通病,买书囤课,学完了也不知道怎么用,陷入从学习-焦虑的死循环,这个问题的原因就是没有确定学习目标
任何高效学习的前提都是有明确的目标和明确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凡是不解决问题的学习都是假努力,低效率的重复努力
想要解决问题就要把知识用于实践中,而且是持续实践,并取得结果
2.确定这本书的价值
任何一个事物都有价值,一个人有一个人可以为社会贡献的价值,书就有书的价值,一般书的价值分为3个方面
(1)解决问题
这种书一般是工具书,读者想要学习一个技巧,想要从中获得实操步骤
(2)扩展视野
这种书大部分是历史,科技类的书,比如施展老师的《枢纽》,真正的解读了历史,并不是从王侯将相的角度,而是从中原-草原等地理来解读各个王朝更迭的底层逻辑,科技类的比如吴军老师的《全球科技通史》,从宏观角度展现了科技的变迁和对我们的影响,这些书读完是可以扩展眼界,提升格局的
(3)认知迭代
人跟人的差别是认知的差别,想要改变行为,先改变认知。
这块的书籍要分很多领悟了,比如职场,商业,职场又要分管理,领导,执行,计划等,每一个细分领域下面都有修炼底层认知的书,比如《跃迁》,《精进》
从我个人的经历来谈,我的改变源于2016年学习得到,从得到的课程里我在迭代自己的操作系统。我一直提倡先道后术的学习方法。
道就是认知,术就是方法论,只懂战术,没有战略,思维无法迁移,只是一个水平的重复劳动,就像背英语单词,背的再多也只是量的积累,把英语用于交流,提高英语口语才是质的提升
3.确定读书内容
想要知道自己要读哪些部分,可以从3个方面入手
(1)看简介
可以去豆瓣上看评分,也可以搜有没有大咖对这本书有评价
(2)浏览目录
一本书的目录大概就是这本书的框架结构了,从中找寻跟自己目标相关的内容
(3)看序言
我知道一个读书高手,得到的刘苏里老师,他可以在30秒识别一本书是否值得读,评判标准就是序言和目录
4.确定读书方法
不是所有的书都需要精读,要用适合的方法去读书,才能又快又好
(1)根据目标确定
如果你读的是工具书,从目录已经可以得知哪部分需要读,那就可以直接跳到那部分,这就属于泛读,读书不在多,在解决问题
(2)根据书籍的评价确定
比如《精进》这本书在豆瓣有9.4的评分,我翻看了目录,是思维和认知方面的书,我想精读,于是花了一周时间读了这本书
(3)根据吸收程度确定
如果你读了一部分,但是跟人交流,感觉没有说透,说明你还没有真正搞懂,学会的最高标准是会教,所以你可以选择回头再读,直到能够把自己学到的教会别人
5.确定写作模式
写作里最重要的就是框架式写作,这里包含框架式思维,或者叫结构化思维,拥有这种思维,才能在沟通,演讲,写作,阅读等各方面精进。
我之所以能够很快出问题是因为我的大脑是有框架式思维的,我能够很快确定我的文章的主体结构以及内容框架,就像做PPT,炫酷的技巧不是你首先要思考的,故事线,框架体系才是核心思考区间。
我一般写作框架是这样的:
(1)确定三段论,凡事说三点
(2)每一个论点找到分论点和对应的故事或者论据
(3)每个故事后面加金句,总结升华
(4)排版
(5)检查标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