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建构”之我见

“建构”之我见

作者: 教数学的丹丹 | 来源:发表于2019-01-31 22:04 被阅读0次
image.png

2015

我是2015年冬季来到新港的,犹记得当时面试的场景,做了两道奥数题,到五年级试讲因数与倍数,现在回忆起来都觉得试讲惨不忍睹,当时并不觉得,可能就是所谓的无知者无畏吧。至于现在觉得不堪回首,那可能是有点进步了。试讲过后写了一篇作文,这样就开始了与新港的缘分,也开启了我的修行之路。

2016

2016年春季,刚好赶上国际的老师们在新港培训,王校长每天带大家一起共读,磨课,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共读的书目有《教育的目的》《儿童心理学》《0~8岁的儿童纪律教育》《玩游戏,学数学》等,关于建构主义,我也是从这个阶段开始慢慢接触的,可以说是萌芽阶段,初次理解一个概念,最好的办法就是站到它的对立面,那么好吧,我认为建构主义的对立面就是行为主义(机械训练)。既然提倡建构主义,那当然就是反对重复训练喽。回想自己小时候的上学之路,数学确实是有许多记忆背诵的东西,觉得自己深受死记硬背之苦,以至于后来很不会灵活变通。建构主义的初步认识就是:反对死记硬背,反对重复训练。并且对自己的认知有种认识恨晚的感觉。 image.png 2016年9月,我在二小这片年轻而又富有朝气的土地上,带着我的领悟,开始了三尺讲台的征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确实,上课一段时间以后,如果把建构与练习放在天平的左右两端的话,我发现自己犯了“左”倾的错误。在课堂上我用了大量的语言来说清楚题目的意思,希望通过自己多种反复的说法来丰富学生的想法,并且我不喜欢让他们练习,我潜意识里的认知告诉我,要使他们理解,而不是重复的练习。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一年级的学生年纪尚小,一味地讲解他们很难集中精力记在心里,也很难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因此,建构主义更要强调老师和学生的互动,就像抛绣球一样来回互动。 image.png

一开始我以为建构就是一定要让话从孩子的口中说出来,因此课堂推动就会很慢,互动也很难进行。后来明白其实只要孩子领会到意思,他只是限于当前知识不太会表达,这样教师就可以把话说出来,说多了学生下次就会表达。这样的方法坚持了一段时间以后,我发现课堂不会表达的那个班级表达上好了很多,也印证了我的想法,他其实心里理解,只是不会表达罢了。互动的时候,怎样避免有的孩子走神呢,当然就是轰炸式提问了,问他个措手不及,老师的眼睛也可以四下里扫射,看谁不专心叫起来,或者叫他周围一圈的人,让他神经紧绷半天不能放松,这当然是课堂上提高学生注意力的小伎俩了。

2018 image.png

现在三年级数学,课堂仍然是以我与孩子的互动对话为主,学生注意力也比以前好了很多。练习确实是掌握知识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单纯地反对重复练习其实是有失偏颇的。只是如何平衡建构与练习,之间的比例如何协调,仍然是我需要琢磨与钻研的,代课过程中不断摸索的。期中复习阶段,每次上课最多讲10~15分钟,其余的时间练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期末复习依然跟期中策略差不多,练习册总复习讲得有些多,学生做题的手感有些生疏了。期末复习我觉得又有些左倾(讲得偏多),因此这个讲解与练习的度我还一直在揣摩,相信会把握的越来越准。 image.png

天平的一端认为,只有教会了孩子知识、事实、然后考试,获得了一份可测评的分数,教育才算完成了任务获得了成功。而天平另一端则着重于培养孩子的“能力”而非“知识”,更倾向于让孩子自己发挥创造力,去挖掘和创造自己的观点。

“如果你问我更倾向于天平的哪一端,我认为好的教育应该是处于两者之间的,尽管这或许很难。但我会一直一直去揣摩这个度,并且走下去。 image.png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建构”之我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jil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