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译文:
水边的蒹葭在夜里披上了层层白霜,月色中的远山显得无边无际。谁说从今夜开始千里相隔?只是关塞遥远,梦魂难达,何况连梦也来不及做。
![](https://img.haomeiwen.com/i23243071/6e22a453aeda7f97.jpg)
赏析:
薛涛这首《送友人》是一首送别七言绝句,是送别诗中的名篇。整首诗先写送别时的江边晚景,极力渲染送别时的悲情色彩;再写对友人的慰勉之语,展现了自己的无限深情和遗憾;最后抒写离别后的相思之苦,将难堪之情推向高潮。全诗以景开篇,以情点题,层层推进,处处曲折,句句用典,巧妙之极,娓娓道来,不事藻绘,词句清丽,感情真挚,无限蕴藉,耐人玩味,其最大特点是隐含了《诗经》名篇《秦风·蒹葭》的意境,用语既能翻新又不着痕迹,向来为人传诵,堪称是一首可与“唐才子”们竞雄的名篇。诗中最后两句:"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情真意切,你远去千里,我们即使要在梦中相会,都很难啊!相较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豪迈,薛涛显得更加伤感,也更加悲观。为什么会伤感,因为感情太深。为什么会悲观,因为太怕失去。
![](https://img.haomeiwen.com/i23243071/3be90b7c8661e008.jpg)
首句写相送的晚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正是在晚秋时节,相守的恋人将要离去,诗人此刻心中必是感慨万千。在《诗经》中,《蒹葭》一诗表现的是主人公不畏艰难对伊人的追寻,描绘了一种美好的爱情。
第三句用反问句式,要一反前人的说法。此句源于李益的诗句“千里佳期一夕休”,意在表达美好的时光过于短暂,稍纵即逝,传达了无限的遗憾。而诗人却说,人虽分别,心却相系,表明了对爱情的坚定和执著。
相对于第三句的慰勉,末句句意陡转。“关塞长”表明边地遥远,连梦魂也难以抵达,更何况“离梦杳如”,连梦也来不及做。其间曲折婉转,把离别的难言之情推向顶峰。
薛涛(768~832),字洪度,唐朝著名女诗人。原本是长安良家女子,跟随父亲入蜀,父亲死后,流落蜀中。八九岁就能作诗,父死家贫,十六岁入乐籍,脱乐籍后终身未嫁。韦皋镇守蜀地,召薛涛侍酒赋诗,称她为女校书。薛涛出入幕府,曾在十一镇做事,都以诗作闻名,晚年居浣花溪。通晓音律,擅长写诗填词,创制了“薛涛笺”。作诗无数,可惜未能流传下来。后世各家所依据的明本《薛涛诗》一卷,是从《万首唐人绝句》等选本中拼凑起来的。
薛涛是唐朝著名的才女,一生经历颇为传奇。她出身书香门第,因父亲过早去世,沦为乐伎。她在音乐和诗文方面都有很高造诣,即便身在红尘,她的智慧和才华还是得到了世人的认可。她的诗文为世人传诵,其中不乏可与唐代才子名作比争的优秀诗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