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人文社科国学与传统文化
一壶酒而已的《论语》,还有哪些数字秘密?

一壶酒而已的《论语》,还有哪些数字秘密?

作者: 晨简之书客 | 来源:发表于2018-05-30 12:22 被阅读65次

    大数据时代,凑个热闹,来分析分析关于《论语》①的数据。俗话说:有图有真相,数字不说谎。要懂得《论语》,一定要懂得关于《论语》的数字。

    数字化扫描开始!

    一、关于篇章

    《论语》共20篇,512章。

    《论语》从内容上来看,基本上没有逻辑可言,真不知道这512章是谁分出来的。但我敢肯定,这个人一定别有用心。

    因为,512不是一般的数字。它是2的9次方。

    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三个数字是什么?是1、2和9。

    1 是什么?就是原始,是混沌,是最初,是整体。一而二,则是万物的开端。《周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八,是二的三次方。而周文王演八卦为六十四卦。六十四,是二的六次方。卦象更为丰富。

    9,是极数,是最大的数字。两位以上的数都是由0-9演化出来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9意味着顶点,极致。

    那么,2的9次方意味着什么?万物初生而至极致?包含一切?宇宙万象?《论语》是这样的吗?

    嘿嘿,太离奇了吧?附会牵强,这可比“半部《论语》治天下”更牛逼!

    别太当真,这只是一数字而已。至少,可以让你很快记住,《论语》共有512章

    二、关于字数

    《论语》共有多少字?

    一般来说,除了那部只有260字的佛教经典《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外,讲到某某书共有多少字,一般都是指约数,也就是大概的数。比如,《老子》约五千字。

    《论语》比《老子》长得多,大概有《老子》的三倍,要统计精确的数字,虽然不是很难,但还是得花点时间。

    这是个苦力活。我没干过,但有人干过。据说,《论语》全文共15921字。

    这也是个有趣的数字,因为,15921,就是“一壶酒而已”。

    我看到这个数字,豁然开悟。原来,一部《论语》,不过是“一壶酒而已”!

    -------------------------------------------------

    ①以杨伯峻的《论语译注》用的版本为准

    三、《论语》人物知多少

    这绝对是个高难度的问题。

    古往今来,不少人对此进行了统计,答案各不相同。最离谱的据说有人统计出有6千多人!

    这当然不可能。

    靠谱一点的,有杨伯峻,根据他在《论语译注》后面附的论语词典,可以查到有152人。

    我也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进行统计。统计的结果是,除了孔子本人外,共有160人。

    不同人的统计结果不同,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统计标准。

    《论语》中出现的人物,有有名有姓的,有有名无姓的,有无名有姓的,有无名无姓的。甚至还经常出现“或问”(有人问)。这些“有人”统不统计进去?比如还有“鲁人”、“南人”、“门人弟子”这样的字眼,这些人统计进去吗?

    我不统计进去。因为没办法统计。“鲁人”、“南人”到底指多少人?再比如像“或问”这样的“有人”,在《论语》中就出现了15次。怎么统计?要是乱猜,真有可能得出6千多人的结论。

    这当然不靠谱,这就好像有人答应要送我一斤黄金,结果却是他在纸上写了“一斤黄金”四个字,然后送给了我。

    当然要统计真金白银的东西。有名有姓的、有名无姓的、无名有姓的,这些当然都是真金白银,那么无名无姓的呢?

    一看文中有没有特定的词语来指代这个人物。比如有很多隐士,晨门、荷蒉、荷蓧丈人等等;比如阙党童子、互乡童子、达巷党人等等。这些人虽不知姓名,但总有个代号。因此,统计进去。

    二看是否有具体的数目。比如荷蓧丈人之二子,很明确有两个人。再比如攘羊者之子,根据文意判断只有一个。这些也都统计进去。

    三另外,像“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中的五人和十人没有统计进去。因为《论语》中没有提到这五人、十人是谁?虽然很多学者的注解中指出了这“五人”和“十人”的姓名,但有些和《论语》中本已出现的人物重复,索性这十五人全部不统计进去。唯一例外的是“十人”中的文母②,因为孔子特意提到了她,“有妇人焉”。所以,统计进去了。

    按照以上方法统计出来的结果,除孔子外,共160人。

    再分细一些,其中孔门弟子有32人,属于孔子亲传的31人,还有1人是曾子的弟子阳肤。

    帝王有8人,分别是尧舜禹汤文武,再加上殷高宗武丁和殷纣王。

    孔子许为仁人的有5人,伯夷、叔齐、微子、箕子、比干。可见在孔子眼里,仁人多么难得。非但难得,在孔子那个时代,他们也还都是死人。

    诸侯13人,大夫45人。

    陪臣3人,阳货、公山弗扰、佛肸。

    隐士7人,乐官9人。

    女性3人,南子、吴孟子,文母。

    其他35人。

    不多说了,上个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段可参见《论语》18.20

    四、活跃分子

    如果把整部《论语》比作一个大课堂,孔子是讲师,孔门弟子是听课的学生,其他人则是他们课堂讨论的对象或者案例,那么,在这个课堂上,表现最活跃的是谁呢?

    子路当之无愧可以荣膺这一称号。

    整部《论语》共512章,其中有41章③出现了子路。这个数字可不小,要知道孔门弟子在《论语》中总共才出现了241章次,而子路一人就占了17.01%

    这41章,孔子对子路的专门辅导有17章,子路与其他同学一起参与的课堂讨论有3章。这3章,章章是精品,其中就包括《论语》中第一大长篇(先进篇第十一·二十六)。当然,这一章最为出彩的是曾晳,引出为后世儒家所津津乐道的“尧、舜气象”。

    子路似乎总是承担挨骂的角色,不过仔细一查,孔子骂他骂得狠的也就3次。一次是“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有点僭越礼数,被孔子痛骂。一次是因为争论卫国政事,子路居然先说“子之迂也”,结果孔子毫不客气的回敬“野哉由也!”还有一次其实是陪被骂,因为孔子主要骂的是冉有,子路在一边陪着,见季氏篇第十六·一。

    怪的是,子路给孔子摆脸色看的居然有4章,比孔子骂子路还多一次!一次是“在陈绝粮”时,结果输的是子路。还有二次分别是在二个叛臣公山弗扰、佛肸召孔子,孔子欲往时。子路强烈反对,结果好吧,孔子没去成。还有一次最令人惊奇,也就是“子见南子”这一章。真不知道子路对孔子说了什么难听的话,害得孔子要对天发誓,“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唉,这老师也当得......,嘿嘿

    孔子对子路的评价有7章,还是比较中肯的,有褒有贬,基本体现了子路的个性。

    子路与隐士一起出现的有3 章。按一般的说法,《论语》中有七个隐士,而子路居然见过了其中的三个,比例也相当高了。

    子路因协助孔子堕三都而陷入政治斗争的有1章。见宪问篇第十四·三十六。不仅子路,孔子也因此基本结束了政治生命。

    然后再看到1章,便觉得是非常可爱的子路,“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公冶长篇第五·十四),我把这章单独拿出来了。

    可是这么可爱的子路,被孔子预言了结局。在这1章,孔子说“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先进篇第十一·十三)。想不到居然一语成谶!

    唉!这个孔门的最活跃分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杨伯峻的统计数字是47次,不过他统计的是“子路”这个词总共出现的次数。有些章,子路出现的次数不止一次。而有些章,子路是以“仲由”的称呼出现,却未统计进去。笔者这里统计的是子路这个人物总共在多少章出现过。

    五、活跃分子续

    活跃分子第二名:子贡。

    《论语》中有38章出现了子贡,比第一名的子路仅少了3章。

    但是这其中,孔子与子贡的单独谈话就达到了23章,占了一大半。可见子贡与孔子的关系是多么的铁,多么的亲密。

    子贡是孔子的崇拜者,在《论语》他毫不掩饰这一点,表达他这一想法的有3章。此外,他还不遗余力的维护孔子的声誉,在《论语》有6章记录了这样的事。分别是:在有人怀疑孔子的动机时(1次),在有人质疑孔子的学说时(1次),在有人诋毁孔子时(4次),他毫不犹豫的站了出来,进行了令人信服的解释和有力的回击。

    孔子对子贡的评价有6章,评价还是相当不错的,当然也有批评。

    子贡的原创不多,有2章,但比起一点都没有的子路,还是好了点,呵呵。学术不是他们的强项。

    六、冉求与宰我

    子路列孔门政事科优等生,子贡列孔门言语科优等生④。这两个活跃分子共出现79章次,占了孔门弟子总共出现章次的32.78%,接近1/3了。

    但是,另外两个优等生冉求和宰我,出现的次数就少得太多了,加起来才21章次,差不多只有子路与子贡之和的1/4

    冉求,是政事科优等生,《论语》中有16章出现冉求。他在政事科的排名比子路还高,这是因为冉求实在太能干。他说,一个方圆只有六七十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地方,让我冉求来治理,只要三年,就可以让民众丰衣足食。这还是他的谦虚之辞。事实上,冉求后来辅助季康子,内政、外交、军事,无一不出色。

    知道孔子怎么夸奖他吗?孔子说,如果一个人能有臧武仲那样的智慧,能像孟公绰一样克制,如卞庄子一般勇敢,似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加上用礼乐来修养,博之以文,约之以礼,怡之以乐,就算是完美的人了⑤。

    一个完美之人所应具备的,冉求占了1/4。要成为一个完美的人,必须要像冉求一样多才多艺。但是,1/4不是1,有了冉求那样的才干,非但可能成不了完美的人,还可能会被孔子痛骂。

    冉求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先是冉求似乎就不怎么上进。他对孔子说:“不是我不喜欢老师你所说的道,而是我能力达不到。”孔子一眼就看穿他了,“能力不足的人,是在中间停下来。而你是在画地自限啊⑥。”

    冉求这么能干的人,怎么会“力不足”呢?他真的可能是“不悦子之道”了。

    公西子华出远差,他拨粮食给子华的母亲,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求增加,最后拨的数目远远超过孔子许可的范围。冉求够朋友。但是孔子就不高兴了,子华公款出差,待遇优厚,更何况他的家境又不差,需要拨这么多粮食给他们家吗⑦?

    孔子周游列国时,冉求先是陪同,师生之间感情还是相当不错。后来季康子召冉求回国,重用冉求。冉求表现也相当出色,鲁哀公十一年,鲁国抵抗齐国军队入侵并最终获胜的那场战争中,冉求先是说动三桓齐心抗敌,后又任军队主帅,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立了大功的冉求借此向季康子提出召孔子回国,孔子这才得以体面的回到了鲁国。

    可是回国之后,孔子就发现,师生之间有点渐行渐远了。冉求在季康子那里陷得太深了!《论语》中有4章记载了冉求与孔子的“道不同”。

    八佾篇第三·六:季康子头脑发热,想去祭泰山。孔子想让冉求阻止,冉求坦言自己阻止不了。孔子老大的不高兴。

    季氏篇第十六·一:季康子想攻打古国颛臾,孔子对冉求不去阻止大为光火。冉求辩解,被孔子环环相扣的驳斥骂得哑口无言。可怜的子路,在这里陪着被骂。

    子路篇第十三·十四:夹到季康子与老师孔子之间,冉求的日子也并不好过。一天,冉求退朝回来,孔子问他为什么回来这么晚,冉求说是国事要处理。孔子一脸阴沉的说:“恐怕不是国事,而是季氏的家事吧?如果是国事,我怎么会不知道呢?”孔子对冉求如此依附季康子相当不满。

    先进篇第十一·十七:季康子改革税赋,孔子强烈反对。可是冉求却成了季康子推行改革的得力助手,孔子终于忍无可忍,《论语》中是这样记载的: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孔子要把冉求逐出门墙,并且号召其他弟子攻击他,这真是绝无仅有!

    还有一个言语科优等生宰我,也是属于经常挨骂的对象。作为一个排名还在子贡之前的优等生,《论语》中仅有5章记载了宰我的事,却居然有4章是在挨骂!实在是奇葩!

    因为什么被骂呢?一次是大白天睡觉,孔子骂他“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⑧”。孔子还说是宰我让他改变了以言语判断人的做法。这摆明就是不信任宰我。你口才是好,但我根本不相信你天花乱坠的说辞!

    宰我确实也有自己的不好。一次,居然设了一个逻辑圈套来驳斥孔子“仁”的学说。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雍也篇第六·二十六)

    孔子才不会上当呢,你居然跟我玩这种把戏。“井有仁焉”是一个陷阱,君子会往之,却不会陷入其中,你可以欺骗他,却不会让他感到迷惑。明明白白告诉宰予,君子可以分辩是非,不会因为别人的欺骗之语而身陷险地,更不会懵懂而浑无所知。

    宰我还不吸取教训,在“守孝三年”的问题上,又和孔子辩论一番。这回孔子给宰我下了一个不仁的判断⑨。其实结论对错与否后人也有争论,但宰我自作聪明的不讲政治,也暴露了他的性格弱点。

    这不,居然在鲁哀公面前说,你的老祖宗灭掉商朝建立周朝的时候,搞的是恐怖主义,“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在祭祀土地神的社前种栗树,目的是让老百姓感到恐惧。虽然说的是实话,但孔子能高兴吗?只是不便直接指责,只好委婉的批评宰我,“已是既成事实的,就不要再说了;过去的事,也无须再谏;已往之事,也不要再追究了。”

    呵呵。

    唯一没被骂的一次,是在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先进篇第十一·三)

    这算是对宰我口才的肯定了吧,呵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见《论语》先进篇第十一·三

    ⑤见《论语》宪问篇第十四·十二

    ⑥ 见《论语》雍也篇第六·十二

    ⑦见《论语》雍也篇第六·四

    ⑧见《论语》公冶长篇第五·十

    ⑨见《论语》阳货篇第十七·二十一

    七、德行科弟子

    先看最有名的颜渊,在《论语》中出现了21章次。

    孔子对颜渊,最多的是夸奖,有11章记载了孔子对颜渊的赞美之辞。孔子甚至认为连他自己都不如颜渊。

    孔子对颜渊的单独辅导只有2章,颜渊参与的课堂讨论也只有2章。这样一个很少发言、很少提问,似乎有些内向的颜渊却被孔子认为是他最得意的弟子。

    因为颜渊够用功,够勤奋,虽然不够活跃,但暗地里不知道下了多少功夫。孔子说,颜渊每天都在进步。他甚至认为,只有颜渊才能称得上好学。

    这样的学生,不吵不闹,不花你心血,不需要你操心,自己偷偷的就把老师教的学好了,成绩还最优秀,并且还特崇拜老师(表达颜渊崇拜孔子的有1章,见9.11),孔子能不喜爱吗?

    两人的感情也不一般。一次落难(子畏于匡,先进篇第十一·二十三,1章),颜渊掉队了。等他好不容易追上大部队,孔子这才长舒一口气,对颜渊说:“我还以为你死了呢?”颜渊回答:“你老师还在,需要要侍奉,我怎么敢死呢?”

    可是万万没想到,颜渊还是死在了孔子前面,英年早逝,孔子悲痛欲绝。《论语》中有4章与此相关。看着孔子捶胸顿足、涕泪沾巾的样子,我等也只好默然无语。

    德行科其他弟子,冉雍出现了7章次,闵子骞出现了5章次,冉伯牛出现了2章次,而且还都包括各一章次的集体亮相。这数据远远不如颜渊。

    比较一下政事、言语科与德行科。政事、言语科四大弟子,加起来正好出现100章次,占所有弟子出现章次的41.49%。而德行科四大弟子:颜渊、冉雍、闵子骞、冉伯牛,总共却只出现了35章次。

    拿他们的代表人物子路、子贡与颜渊比较,你会发现孔子总是在不停的辅导子路、子贡,对颜渊却总是在不停的夸奖。你再看看历史,子路、子贡都是有事业、有事迹、有功劳、有成绩的。而颜渊,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被孔子夸奖。

    这大概是历史上唯一一个靠老师的宣传得以流芳百世的人物。呵呵

    八、文学科弟子

    轮到文学科弟子了。

    孔子排定的是子游、子夏两人。但是,经曾子、子张的学术成就,无论如何也不应该错过文学科的排名。这里我便自作主张,把曾子、子张也列入到文学科。这样,文学科也是四大弟子:子游、子夏、曾子、子张。

    这四大弟子在《论语》中共出现63章次,占所有弟子出现章次的26.03%。虽然比不上政事、言语科四大弟子的100章次,但是比起德行科四大弟子的35章次还是多多了。

    文学科弟子的长处,当然是学问。所以这63章次中,有28章次是阐述学术观点,另外还有18章次是向孔子请教,涉及的也当然是学术问题。这两项加起来有46章次,占了73.02%从这个数字来看,作为文学科的优等生,四人实至名归。

    当然,四人之间也有差别。比如曾子、子夏与子张、子游,差别就得明显。阐述学术观点的28章次中,曾子和子夏都是12章次,而子张、子游都只有2章次。子张多的是受教于孔子,有13章次。而子游受教于孔子的章次也很少,只有1章次。但这四人当中,子游却是唯一的让孔子承认说错话的,见《论语·阳货篇第十七·四》。

    比较一下四人,很有意思。子游当时名气很响,当过官,尽心尽力实践孔子的仁政,为人耿直,见识、学问也好得一塌糊涂。但他在当时的影响力,却很小,死后也无人宣传或者继承他的思想。四人中,他在《论语》中出现的次数最少,只有8章次。

    子张呢,在《论语》第一次出现,就是问孔子怎样当官,“子张学干禄”。后来又问如何从政为政。可是这个老是问怎么当官为政的子张,却从来没有做过官。他走的是收徒教学的路子,搞学术和教育,终于开创了战国时期有影响力的儒家学派之一——子张氏之儒。不过,跟其他战国儒家八派一样,子张氏之儒也没有走太远。在《论语》中,子张出现了20章次,与子夏并列。

    子夏在授徒讲学方面是最成功的一个,甚至魏文侯也尊他为师。子夏晚年,声望无人可及,当时魏文侯请子夏身居魏国西河,吸引了当时大批人才前往西河,使西河一跃成为当时的文化中心。子夏没当过大官,但他的弟子乃至再传弟子,却是战国初期魏国变法的风云人物。子夏在当时以及身后的影响,是相当的巨大。

    看上去有点笨笨的曾子,在《论语》中出现15章次。这个数字不高,也没见过曾子向孔老师提问,但他自己阐述学术观点却有12章次。可见,曾子性格内向,总是暗地里用功。曾子为人,也是谨小慎微、一丝不苟,内省功夫做足。《论语》里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说他自己每天都在反省(学而篇第一·四)。这个每天都在反省的曾子,成就最大。既有出色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子思、孟子),又有著作流传后世(编撰了《大学》)。虽然没被列入战国儒家八派之一,但孔子——曾子——子思——孟子这一脉,却是二千多年来儒家思想的主流,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壶酒而已的《论语》,还有哪些数字秘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jlo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