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轻女性友人,父母家在异地,她与男友在同一个城市工作,热恋中。姑娘平时常常想念家人,暗自神伤;过年回家那些天,与家人在一起时又思念男友,落落寡欢。姑娘跟我说起这些感受,甚是焦虑,抱怨人生多是不能两全的遗憾。
这让我想起席慕蓉的那句诗: “我并不是立意要错过,可是我一直都这样做,错过花满枝桠的昨日,还要错过今朝。”
年轻时的我,也曾这样,稍不留神,就会错过,错过每一个当下,错过幸福,陷入焦虑。究其原因,大多数焦虑的起源,是心不能安住于当下。
不把关注力着眼于当下的人、物、事,而执著于遥不可及的人、物、事,说到底,是不懂得珍惜当下所拥有,求而不得,自然焦虑。
人与其他动物的一大区别,就是人会思虑、担心未来,而其他动物不会。其他动物都活在当下,当下吃饱喝足玩的尽兴便好,从不忧心未来。幼小的孩童也如此,他们天生活在当下,所以孩子们容易感到满足和快乐。很奇怪,我们都曾是孩子,曾经都有活在当下的能力,但大部分人长大后却遗失了这种能力。
成人做事具有目的性,并且容易急功近利,任何事情都喜欢直奔目的,过分关注结果,错过过程。然而,完成一件事情,以结果为重还是以过程为重,决定了事情完成过程中幸福感的程度。把心安住当下,就是以过程为重,享受过程中的苦乐点滴,随之而来的结果是自然而然的发生。好比竞技比赛,真正的高手只全神贯注于技艺本身,技艺与身心全然契合,生命因此盛放并被赋予意义,但若是一心只为胜利,结果往往并不如人意,而且整个过程并不令人愉悦,人会感到焦虑、患得患失、并无激情快乐可言。
因此,要避免这些焦虑的心态,可以试着改变心念,练习把心安住于当下。
与人相处时,应该全然地、心无旁骛地相处陪伴,享受在一起的时光和乐趣,是所谓“满目山河空念远,不如怜取眼前人”。全心全意地爱和陪伴,将情意倾注在眼前的人,即为把心安放在当下,如此一来,便能减少分别时的失落和遗憾,不至于惘然。
处理与物品之间的关系时,应如“断、舍、离”所倡导的,选择留下对当下的自己合适且必需的物品,以此为准则训练自己选择物品的能力,在物欲横流、打折促销中清醒地脱身。这样持之以恒地训练,终于会得到一个心地清明的自己,对于自己想要什么、想做什么十分清晰,从而避免诸如选择困难综合症引起的焦虑。
行事时心系当下,即着眼于事情本身。从小的事情来说,比如步行至某处,重点是步行,可留心于自己的步速、感觉行走时身体的放松和轻度运动带来的微微发热,留心于路上的景致、行人,而不是让思绪飘远,边行走边考虑其他事情,否则,即使到达目的地,却是错过了行走的乐趣和意义;从大的事情看,比如生命这个过程,如果生为起点,死是结果,那么所有人无论贫穷富有、智慧愚蠢、美丽丑陋,结果都一样。不同的是,如果以结果为重,一生奔忙至死,过程好似空白,人生虚度;如果以过程为重,全心全意感受人生每个片刻,无论顺境还是逆境,亦或是平平淡淡,都有其存在发生的理由和美好之处,全然盛放自我,活在每一个当下,方得生命的真谛。
诸如此类,行事、待人、待物,时刻把心思拉回当下,便可不急不躁、避免焦虑,真实地拥有每一个片刻的时光,从而心生喜悦。如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所说:“如果我们把永恒视为无时间感而不是时间的永续,那么永生属于活在当下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