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伙伴们,大家好,我是英妈。
首先,我先说一下为什么来参加这个读书会。就是书中提到的要重复学习,时刻提醒自己育儿经,一定要深化到自己的骨子里面来啊。
那我再说一下,通过共读《童年的秘密》这本书比较有收获的三个点。
第一点,我是觉得特别像你们这种孕妈妈,还有就是家有0~3岁孩子,比较受益的一句话。因为我们现在孩子已经大了,但是我觉得这句话很重要。所以再一次分享一下。这句话就是“三岁以前学到的东西是三岁以后学到的总和”。你看这句话其实要多念几遍,太可怕了。三岁以前学到东西是三岁以后学到的总和。
当时就没有学到这句话,所以大宝的话就是三岁之前全部放空,全部放给老人家,然后基本不在自己身边。都没有做什么潜能开发,早教培养等等。
唉,但这也没办法。体验需要多种体验。
第二句话,说到成人与孩子间的两大冲突,一个是主导本能。成人总是习惯的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人产品。第二个是工作本能,大多成人认为工作为负担。不理解孩子是通过工作来认识和探索世界。那么我觉得这句话,我们现在学到就很合适。因为确实大多家长都会有一种好像孩子是我们生的,然后就是我们的,那我们就可以主宰他。但就像我在上一期一直在分享的说孩子只是透由我们肚子出来而已。但他其实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属于这个宇宙这个世界。
那这种链接我们其实很难就是割断掉,我觉得这个也是要透过学习来哦。
我们在学习完之后,在整个育儿过程当中,我每次就是要要干预孩子做任何事情的时候,我总会记住一句话,说孩子只是借由我们肚子来,但是他是属于这个世界的。我就只要这句话记住了,就不会太多的去干预他们。
那么还有第二个是工作本领,我觉得这个的话我们当然要自己调整一下。我后面学完这些课程之后,我对自己的一个要求是什么?我觉得我工作的时候,会换位思考慢慢的仔细想着说,通过这个工作,然后我可以收获或提升什么,哪怕是技能方面的。
那当你这样一转变的话,你会发现你是很自主的去做这个工作。你不会觉得我很累,我是为了赚钱,我为了什么?那当你心态一转变之后,原来我做这一份工作是为了更好让自己变得更好,那就不会有那么大的心理负担,那我觉得也是要尊重孩子,孩子确实要不断的去工作,通过工作去学习。
第3点,尊重孩子的学习规律,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参与到很多家庭工作中去,让孩子通过劳动来完善自己的人格。那这个的话就是不管我们上一次也读过了一本《不抢跑也能超越》这本书。那也提到了劳动。其实现在很多家长的话,大家会觉得我孩子你要学习,你就学习就好了。那其实在联想到那本书的时候,我们会想到,其实孩子如果要更好的学习,还真的要好好劳动,对不对?
有很多事情要让他自己去做,而不是我们家长一味的去包办。当你能让他自己去做的时候,你有没有发现你没那么多事儿,你就不会很烦躁。
比方说两个孩子在家,那孩子大了,有的时候破坏力也比较强,那我会先向他们说明规则,在房间你怎么玩都可以。但是如果你弄脏了之后,请你们一定要把它自己收拾完干净。就是来过,就像没来过一样。
那他们如果遵守这个规则,那我自己我也很轻松,又不会因为他们把房间弄得很乱。然后我们下班后回来看到这个杂乱的房间,很生气。
那我就这样跟他讲,如果你们只顾着玩,但是把房间弄得很乱,我会很生气。不小心念叨你们,你们就不要怪了我,要不然的话,你就把这些收拾完。
然后在他们收拾完之后,我也会表扬鼓励他们一下。谢谢他们的参与,你们房间变得很很干净,那我觉得又让他们自己劳动,然后又得到我的鼓励。然后他们心里好像更开心的。
所以我觉得这一点也是学到了,我觉得挺好的。
再来分享三个接下来要进行的点:
第一个点,妈妈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那么第二点的话就是学有所用,要不断的去整合和内化。你看我们学过这么多本书,其实很多的育儿理念是相通的。但是如果我们就是说通过多次的学习,然后能够把各个知识点跟他融合一下,然后为己所用,我觉得这点非常不错。
那么第三点的话,我觉得更应该做的是通过学习。我相信不只是说为了更好的育儿,也是不断的要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然后能过好自己的一生,成为孩子喜欢的榜样。好,那我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聆听。
一周一本精选书单,系统化阅读,欢迎您的加入,点亮更多惊喜[庆祝][庆祝][庆祝]
今日共读《童年的秘密》金句分享:
1.所有新生都有预定的心理本能
2.蒙台梭利是影响全世界教育的人,被称为是教育和世界和平的象征
3.尊重孩子的本能,大人经常会忽视孩子的成长本能,忽略孩子自己探索和学习的可能性
4.三岁以前学到的东西是三岁以后学到的总和
5.蒙台梭利分别在1949年,1950年,1951年三次提名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被称为教育和世界和平的伟大象征
6.重复练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孩子会在重复操作的过程中探索和摸索规律,探索成功后的会心一笑是非常喜悦的事
7.“正常”的孩子有是非判断力,正直,快乐,有社会责任感,能够承担压力,也能够探索世界,并且觉得工作是愉快的,不会对任何东西随便成瘾
8.给孩子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己选择的权利
9.家庭里出现过多争吵、争执,以及孩子玩具过多的时候,孩子专注力会被破坏,注意力就无法集中。
10.良好的教育环境能让孩子回归正常
11.孩子的四个心理特征:一,敏感期;二,特别重视外部秩序;三,内部定向,身体的规律(秩序感、协调性);四,孩子的发展是通过自己来完成的。
12.成人与孩子间的两大冲突:一、主导本能,成人视孩子为产品或自己的私人财产。二,工作本能,成人视工作为负担,不理解孩子是通过工作来认识和探索世界
13.我们用我们的速度去教孩子成长远不如他自己去探索要来的快得多
14.尊重孩子的人格,把孩子当作大人一样去看待,让孩子知道他的尊严很重要,他是能够掌握自己尊严的人
15.过度的培养会让孩子丧失学习的兴趣
16.回归正常的方法:一、外部的努力,遵从孩子的节奏。二、孩子自身有调节的节奏。
17.孩子不正常的六大表现:一、神游,二、障碍,三、依附,四、权利欲,五、自卑,六、来自于身体的问题和身体畸变
18.尊重孩子的学习规律,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参与到很多的家庭工作中去,让孩子通过劳动来完善自己的人格
19.孩子的智力发展是通过自己来完成的,因此孩子在学习一个东西时所表现出来的那个探索的时间大人要有耐心
20.孩子玩本身就是很好的锻炼
21.成年时的各种伤都是童年的时候造成的
22.教师应该承担的责任:一,端正教师对待儿童的态度,二,消除自己内心的障碍,三,时刻反省自己,摒弃专制
23.在孩子身上的六大重大发现:一、重复练习,二、自由选择,三、需要秩序感,四、尊严感,五、识字和阅读,六、身体的发展变化
24.凡事都依赖成人的孩子长大后会懒散,懒散是因为他不觉得自己有责任感
25.教育方法的核心,就是帮助孩子建立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
26.我们往往对孩子的要求比其他人高,甚至自己都高,从而使得他产生了自卑的心理
27.不要过度或过早培养培养孩子,比方说识字和阅读,要把它当成一种游戏
28.父母与孩子在控制权上产生争执时,会导致家长不会让孩子去按照他的节奏去成长
29.教育要求教师在精神上做好准备,必须时刻地反省自己,摒弃专制、傲慢。
30.工作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修炼,不断精进的过程
31.让孩子自己学会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
32.我们要把孩子当成人对待,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能随便否定他的所有感情
33.当一个老师真的认识到自己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的时候,你才能够用爱心去对待这个孩子
34.自卑来自苛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