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山要失业?人工智能已经能写歌了?
在之前的《中国好声音》中,有位选手利用AI改编了一首周杰伦的《止战之殇》,他表示这是基于一种“深度学习”的算法, 人工智能学习了华语乐坛几千首作品,可以无限创作歌词。
AI都能写歌了,那写稿肯定也没问题,小编为自己的未来感到瑟瑟发抖。
AI智能时代来临
“我们正站在变革的边缘,而这次变革将和人类的出现一样意义重大。”
著名数学家弗诺·文奇的话来形容AI人工智能时代可能略显夸张,但是随着微软小冰、谷歌AlphaGo等AI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我们有理由相信,AI时代已经到来。
于是乎,我们开始有了紧张感,在现在的人工智能时代,AI似乎无所不能 。
我们开始担心:AI无所不能,会不会取代人类?
AI取代人类?
近年来关于AI人工智能的各种新闻层出不穷。
2011年,IBM沃森在美国老牌智力问答节目《危险边缘》中打败了最高奖金得主布拉德·鲁特尔和74场连胜纪录保持者肯·詹宁斯,赢得了100万美元的奖金,这是人工智能少有的在棋类比赛之外战胜人类。
2015年10月,AlphaGo以5:0战胜欧洲围棋冠军樊麾,这是人工智能程序首次在不让子的情况下战胜人类围棋选手。5个月之后,AlphaGo战胜世界冠军李世石。
2017年5月,AlphaGo又战胜世界排名第一的柯洁,围棋也被人工智能攻陷。
柯洁在与阿尔法狗对决之后,也说出了“人类太多余”这样的话。
除此之外,无人餐厅、无人货架、无人超市、无人加油站等,都在这两年迅速崛起,AI已经足以取代大部分人的职业,这令“AI取代人类”这样的言论更加真实。
人类如何自救
无论对未来乐观与否,大多数专家都对AI发展对人类的长期影响,如就业、数据滥用、自主性武器威胁等问题表示关切,认为发展AI必须以服务全人类为首要任务,以扩大人类能力为目标,要进行政治经济改革,制定必要的监管政策,才能让人类在未来的“人机竞争”中占据主动。
对于中国的年轻学生来说,人才的紧缺同时也意味着机遇,好好投身人工智能领域搞研发,毕业几年内年薪30万以上非常容易。
当然,在人工智能领域,对中国来说更多的是机遇。
首先是人工智能已经上升为中国的国家战略,2017 年7 月,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从国家层面对人工智能进行系统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确立了“三步走”目标:
到2020 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
到2025 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技术与应用部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到2030 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和世界科技强国。
到2030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万亿元。
应该说,在中国这么多发展规划里面,人工智能的规划是罕见的非常霸气和自信,国务院很清楚目前人工智能就是中美竞争,其他国家基本只能重在参与。
用直白的话来说:
第一步,到2020年,是要所有领域紧跟美国,美国有的我也有,只是落后而已。
第二步,到2025年,和美国互有领先。
第三步,是到2030年,总体要领先美国,容忍局部落后美国。
第二个是中国压倒性的规模优势已经在逐渐形成。
人工智能的发展的发动机,其实就是两个,资金和人才。
虽然这两项目前美国都领先中国,但是对中国来说,由于中国庞大的人口规模和海量的理工科毕业生,不缺乏高智商的人力资源,只要给予合适的产业环境,他们能迅速的在实际研发中成长成为人才。
人类与AI的不同
理论上说,一系列十分先进的机器几乎可以取代所有的人类工作,这将使人类免于平凡的苦差事。
但是,取代的只是工作,并不能完全取代人类。
人类具备想象力、有创造力、有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这些有温度的能力,是AI智能再怎么高级也无法达到的。
正如周杰伦所表示:“音乐它(人工智能)比不过人类,创作能力是不可被取代的。”
不用过于担心AI
对于人工智能取代人类这件事,大可不必担心。
机器人可能作出贝多芬第九交响乐那样的伟大音乐么?!能够写出老子、马克思、康德、尼采等哲学家的伟大思想作品么?!能够写出李白、拜伦、托尔斯泰这样的文学作品么?能够像米开朗基罗、达芬奇、梵高那样创造出伟大的艺术作品么?
不能,这些作品是通过长期人生经验和精神积淀,在无数的意识和潜意识交织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东西。这些伟大的东西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们承载了所有人类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在需要想象力跟创造力的事情上,人工智能永远是无能为力的。
最后问下大家,如果AI崛起,我们还能为资源匮乏、师资不足、可能会被时代淘汰的自己做点什么?
扩展阅读:
推荐一个学习交流群,一起来学习人工智能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