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朋友,他告诉我,学生时代,很喜欢读书。我去过他家,他的家布置得很有文化氛围。大厅里,挂着一副书法老师的楷书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茶室,有一个书架,书架上摆满了书。墙上是一幅隶书的“温故知新”。
他还有一个书房,架子更多,书也更多,其中有新的畅销书,也有经典的书籍。其中不乏精装本。
书架的前面,布置这一张办公桌,前面的也有几本书,摆放得整整齐齐。
客人来了,无不竖起大拇指赞叹一声,佩服!
但是,最近他告诉我,他看书不知道看什么,也老是看不下去。
闲聊中,得知他有一套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但是翻了一下,就再也没动过。现在想想,那一套书,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看得完。
其实,我和他比较,也只不过是五十步笑一百步。
我也有一个书架,上面也摆了不少书,《鲁迅全集》,《张爱玲作品集》,《沈从文别集》,《三毛全集》,《王小波全集》,《莎士比亚全集》,《狄更斯文集》……全是我工作以后,用微薄的工资买的。可是,书是买回来了,几年过去,书本除了落了点灰尘,再也没有动过。
2什么时候,读书,成了我们的负担?
打开朋友圈,你一定看过朋友转发过这样的句子:
当你的能力撑不起你的野心的时候,读书吧!
长得丑?读书吧!
没有钱?读书吧!
好像,读书是包治百病的万能金丹。
这个时候,我们不得不回头想想,我们为什么要读书?为了读书而读书是痛苦的,因为它是一种盲目和跟风。我想,当一个人拿起书本,无非是以下几个原因:
一、消遣。有的人读书是为了消遣,书本里有好看的故事,有美妙的语言,有严密的思维。这种方式的读书,最自由。但消遣的方式在现在实在是太过丰富,读书的吸引力已经不堪一击。所以难以为继。
二、学习。我们都知道,并不是电影不好看,王者不好玩,姑娘不好泡——确实也不好追,但是还是有人坚守在阅读的阵地上。他们为了学习,提高自己。现在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每个人都应该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并且身体力行,否则将迅速被社会淘汰。
三、书本具有系统完整的知识。虽然现在网络资讯发达,信息丰富,资源也是前所未有的丰富,并且获取方便快捷。但是,它的缺点也同样明显:纷繁复杂,良莠不齐。信息虽多,却杂乱无章,远没有书本的系统完整。
那么,如何能够可持续地读书呢?
一、学习式读书。需要什么读什么。古今中外,不说粗制滥造,光是各个领域的经典书籍,都浩如烟海,穷尽人的一生,不吃不喝,也不能读得了多少。所以,我们读书,首先重在选择。我们需要提高什么,就看什么书。比如,我们写作能力需要提高,那就多找几本教习写作的书来看。我们不是数学家,“哥德巴赫猜想”这种问题就不必硬着头皮去深究。比如我上面提到的朋友,《资治通鉴》虽好,但如果找不到读它的理由,那就不必理会。经典,不能成为你需要读它的理由。而我,不能因为鲁迅名头响亮,就必须把他的全集都硬着头皮啃下来,那将是一种痛苦。
二、建立自己的读书体系。即找出自己最喜欢的领域,大量阅读这个领域的书,把这个领域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商业大佬看得最多的肯定是和商业有关的书,他们啃《资本论》《国富论》,可能也看《三体》。但他们享受精彩的故事之后,主要是学习里面的宏观视角,领悟作者对社会的深刻洞察,从而为他们的管理、决策作参考。我们也要从自己的人生规划和从事的工作中,确立自己的阅读体系。
三、读书要有取舍。读书如与人交谈,读一本不喜欢的书,如同和一个讨厌的人交谈。读书又如同调理身体,缺钙补钙,缺锌补锌。你缺什么知识,就读什么书。否则,即使是人参,你身体不需要,也不能因为它是大补之物,而天天喝一碗。
3如何一年读两三百本书?
为什么人家能够一本本书地看下去?是因为人家不忙吗?
听说很多商业大佬,他们日理万机,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但人家每年看的书也不少。
其实这是一个不必要纠结的问题。我们需要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我们要明白,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得到什么,提高自己什么样的能力,应该多问自己读这本书获得了什么,而不是津津多乐道于读了多少本书。没有从一本书中有所收获,就是读一千本也等于零。
当然,质量也需要量的积累。可以训练一下阅读的技能,除了理解力,还有速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