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述——知之复知之

作者: 七月未央的狮子 | 来源:发表于2019-10-20 22:46 被阅读0次

我今天拍到的一张关于真假学习的金字塔模型照片。

复述——知之复知之

    我们从小就被告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随着实践的积累,认知的更新和迭代,或许复述才是真正的掌握。复述,不仅能锻炼逻辑思维,还对你的沟通表达,演讲和应变能力有帮助。

      听、写、读调动的是眼耳手,说,调动的大多会是你的大脑。而这项技能,好像从小的教育理念里提到的不多,可能集体教育不太可能创造多的这样的机会,唯一的可能就是上课提问了。

      复述不等同于背诵,复述是你大脑里思维导图通过你的语言逻辑来呈现,书写出来很难,当然语言表达会更难,因为语言没有修改的机会。

      最简单的例子,我们总是在看过听过一本书后,难以将书中的观点进行输出,或者没有及时的机会给你去呈现你就丢在脑后了,日后想起的可能只是整本书中的一个观点,而一本书它是有结构的,有逻辑的,主旨句很多,作者怎么通过一个个案例,一章章内容把那么多的主旨句结合起来构成书的主题,怕是读的时候惊呼过瘾,读罢就不知所云了。

      半个月前,我读了连叔推荐的《大国大城》,每个章节都有主旨句,环环递进,叙述着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时间推移,中国会成长为大型国家,而现在的一线城市,会逐渐形成聚合型的大城,人口会逐渐向大城涌进,这是国家发展不可改变的趋势,大城变得更大,而逐渐减少的西中部城市也并不会没落倒退,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科学优化因地制宜的产业结构,所以,不要人为的政府性质的干预人口资金的自由流动。

      看书过程中连连惊叹作者观点之余,生怕忘记,当时还记了笔记,但是,你看,我能把这本书的中心思想很容易的告诉你,但你要问我为什么,就是整本书作者是怎么印证而得到的这个观点,我竟无语凝噎。书中用了大量的数据来分析中国经济欧洲化,分析发展中大国的困境与机遇,分析中国与欧洲国家,与日本对比的结果等等,我记了笔记,也理解了,但是,还是那个问题,你让我给你为什么讲,逻辑上真的连续不起来。

复述——知之复知之

      所以,掌握一本书的观点,靠听,读,看ppt等等留存给你的东西少之又少,也就是图片中的“假学习”阶段,而把讲授给他人,也就是复述,才能达到巨大的收获。

    学习不只是“学”,更重要的是“习”,也就是要抱着作为聊天交流的谈资,你能不能说清楚说明白,不怕被问倒,经得起讨论,只有这样,你才算是真正的掌握。

相关文章

  • 复述——知之复知之

    我今天拍到的一张关于真假学习的金字塔模型照片。 我们从小就被告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随着实践的积累,认知的更...

  • 复录群书《玄女经四十九章》

    第十八篇 俘知 陈于世,皆可智。智莫知,知可俘,俘知知,有智之。常有迂者,爱知之知,知吾之知知他知知。知知...

  • 《知之.念友闲作打油诗,装B一首伪文人。》

    知而不顾知,期归无人知。知之为知之,不知盼归之。 归之自来之,来之客归之。去之愿安知,归之已祈知。祈知不说知,留由...

  • 庄子  大宗师(一)

    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 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

  • 知无知

    知之多愈无知,知之少愈多知;应是知也。

  • 共感、无身——心理疗愈妙方

    王阳明说:致良知。为什么要“致良知”?“知”有“六欲”产生的“理性之知”(眼见之知、耳听之知、鼻嗅之知、舌...

  • 每日一则学论语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

  • @@天机录@@

    心之如水,大老成也。天有不测,人知天知。痛之验之,容之度之。语不入机,空也罢也。懂之而停,爱心传之。知之知,懂则懂...

  • 红计划丨四知书屋

    “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

  • 心之用综述(7)

    摘自《中华心学沿革简述》庞鹤鸣著 3、 动用 (3)动、知相合之动 在上文“知用”之“见闻之知”中有“察识”之知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复述——知之复知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jqzm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