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17级传播学
为何而笑 | 读《娱乐至死》有感

为何而笑 | 读《娱乐至死》有感

作者: AUG8877 | 来源:发表于2019-05-12 20:20 被阅读2次

从电视到电脑再到手机,理性会不会被撕成碎片?

阅读的时候觉得沉迷电视的美国人很可笑,可自己又何尝不是个被互联网和娱乐八卦洗脑的人呢?

为何而笑 | 读《娱乐至死》有感

看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改变是放弃了对手机的依赖,开始思考无边际的海量信息带给我的有什么意义,即使在接受了这些信息后依然不能带给我任何改变,尽管人们总有种接受信息了就是获取知识了的错觉,真正改变你的是从系统建立起来的思考方式,现代媒体的短小碎片化、视觉冲击、无从考察的真实性会在潜移默化中毁掉我们的思维方式,变得不会思考。

电视作为媒介使人思想以娱乐为上;文字时代,以印刷为媒介追求理性。那么当今这个时代呢?异军突起的新媒体,使人人获得了发声的机会,也造就了疯狂的明星,今天的流量明星,明日的洗白,各种各样的梗,一个接一个的标签。如今已经是网络代替了电视,所以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已经习惯了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

这个世界的确在以非线性的、多元的方式发展着。设想我们是十八世纪的农民,我们每天看见的,是自家门口的那片山水,我们每天接触的,是自家村落里的那些同乡,我们每天接收到的信息,无非是村中的家长里短,几里之外发生的天灾人祸,大不了,就是皇帝下了诏书说要均田免粮。我们的一生,或者说我们自己所认知到的我们的一生,是一以贯之的。在这一生里,我们接收到的信息就像史诗一样连绵,又像公理一般紧凑,而不是像两个多世纪后的今天,所有现代人都被浸润在了无序信息的汪洋里。

中国的传播事业正走在国际化的道路上。从前,中国人曾经错过了向全球同步直播的王室婚礼、总统竞选、世界范围的募捐,而今天,我们对于信息的渴望则到了无可附加的程度。如果对哥德堡号的直播是因为这艘船在几百年前就和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那么对于埃及金字塔探秘的直播呢?对于泰国国王登基庆典的直播呢?这些大张旗鼓予以直播的事件对于我们来说,又有什么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呢?恐怕没有。记得前段时间电视新闻里在报道日本的一起交通事故,播音员煞有介事地说:“有关该起事故的最新消息,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为您追踪报道。”他们的求新求快固然令人盛情难却,可我们实在想不到这则新闻除了做为茶前饭后的谈资还有什么别的用途。这些信息零碎、缺乏背景和铺垫,它们就这样以极快的速度出现,又以极快的速度被人遗忘。

从某种意义上说,电视是一个好东西。它如此成功地把声音和图像结合起来,并将新闻的时效性和真实性水平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而电视的影响力却不仅限于此。为了和电视竞争,报纸和广播出现了新的态势。电视要求的口语化反过来影响了书面语。报纸新闻以多图片的搭配,描述性的语言出现。而广播的威力也大大减小了。至于杂志,它更像凝固了的电视,活色生香的图片是大多数都市杂志的卖点,而精彩的画面同样是电视不可或缺的成功因素。也许正是电视引导着人们步入一个速食主义的读图时代。

然而,这是电视的特性所决定的。报纸可以深刻、书籍可以深刻、电影也可以深刻,惟独面向最大多数观众的电视无法追求绝对的深刻。快速变换的画面无法让人静下心来思考,就算有人真的会思考,电视也将更倾向照顾那些不会思考或不想思考的多数人。

尼尔波兹曼看到了问题的实质。电视的作用是传播信息,而不是解释和分析,于是受众们可以知道很多东西,但不能深入的思考,并且外表的好看越来越重要,我们进入了颜值为王但思想流于浅薄的时代。娱乐时代还带来了这样的社会问题,那就是每个人构建起自己的空中楼阁,甚至迷恋虚妄。

唯一能埋没我们的,不是来自敌人的威胁,而是来自醉生梦死的盛宴。

相关文章

  • 为何而笑 | 读《娱乐至死》有感

    从电视到电脑再到手机,理性会不会被撕成碎片? 阅读的时候觉得沉迷电视的美国人很可笑,可自己又何尝不是个被互联网和娱...

  • 读娱乐至死有感

    觉得自己档次low,非常无知。浅薄,愚蠢,不爱思考,就是纯粹的噩梦。以前对于很多事情总是顺着情绪而非理性思考,现在...

  • 读《娱乐至死》有感

    《娱乐至死》上 关于作者:尼尔·波兹曼 纽约大学文化传播系主任 著名的媒介文化研究者和批判家 媒介的定义: 第一个...

  • 读《娱乐至死》有感

    思考并批判着是智人优于其他灵长类动物的决定性兴趣,当我们独立的思考能力被一种固定的、被动诱导式的、表面浮夸的媒介所...

  • 读《娱乐至死》有感

    我们生活在一个极度倡导娱乐的时代,从表面上看,娱乐至死包含两个含义,第一,娱乐到死,极度发挥娱乐精神,第二,娱乐致...

  • 读《娱乐至死》有感

    摘抄: 我们似乎达到了这样一个阶段:政治家原本可以表现才干和驾驭能力的领域已经从智慧变为了化妆术。我们无时不刻不处...

  • 读《娱乐至死》有感

    在《娱乐至死》这本书中,虽然作者主要描写的是二十世纪后半叶中电视文化的崛起对印刷时代的冲击,而在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

  • 读《娱乐至死》有感

    形形色色的人们,在公交车上,电梯里,马路上;吃饭时,等车时,睡觉前,永远低着头,把玩着手里的手机,刷刷刷。这样的现...

  • 读《娱乐至死》有感

    文章序言中,作者用了两位著名作家的思想来谈论“娱乐至死”的观点。英国长篇小说《一九八四年》的作者乔治·奥威尔和英国...

  • 读《娱乐至死》有感

    读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有段时间了。随手翻,翻到哪读哪。今天翻到“躲躲猫的世界”,突然很有感触。波兹曼虽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何而笑 | 读《娱乐至死》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jrh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