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女同学其实是比较用功的,并且平时单元测试也不错,能连续考出好几次高分,可是很脆弱,没有自信,禁不起紧张的考试的考验,遇到陌生的难题没有任何思路,实际上就是数学解题能力底下,怎么办?
首先要明白女同学为什么在平时会表现出比较好的原因。生理、心理的较早成熟是重要的一个原因,相对来说,男同学要滞后2年左右,所以女同学更认真、刻苦、上进,包括听课仔细,作业详细,还有补课积极,会忍受大量的枯燥乏味的重复练习。而初一阶段内容也简单,单元考试综合性不强,所以她们的成绩不差,再加上文科成绩的优势,总体成绩会不错。可是当她们很认真听,很及时、完整地完成作业,很用心地参加辅导的时候,可能忽视了数学的核心是思维的训练。于是听课时满足于听懂过程或答案,而没有去思考这一步过程的理由,更没有去思考老师接着要讲下一步将是什么?上课基本不举手,不知道的内容不举手,没有把握不肯举手,那怕知道的也不肯举手,担心说错被别人笑话,丢脸,在乎太多,有点成熟的标志。作业时,想的比较多的是老师的例题的步骤,注意之处,而对老师在分析例题时的方法理解不够,许多难题不会独立去分析、思考,做不出了就是脑子一片空白,无从下手,那怕尝试也没有勇气和决心。同时,不懂之处没有一定要弄懂的决心,不肯问老师,还是怕难为情。考试中没有足够的自信,稍微有些难度,就开始恐慌,而且还可能在乎成绩的好坏,不能集中注意力于题目中,当然由于缺乏平时的训练,确实也难以有解决难题的办法。
面临这样的一个问题其实就是面临着理科班考试的危机。正视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先从以往几届寻找个案。上一届(11)班有两个女生比较典型,吴同学和王同学,她们的数学起点并不高,到不是说她们不聪明,而是从小学来看更侧重于文科的优势,或者说形象思维强于抽象思维,进了初中后,特别是初一阶段,看不出有数学上的优势,甚至担心,也有准备将来高中读文科的想法。吴同学是从初二开始不断地上进、持续的进步;王同学是每次单元测试很好,综合考试失常。到了初三,两人已经处于全校女同学中的前列,但还是不稳定,提前招生学校两次选拔考,第一次,两人数学都失常,没有进入前50名,第二次,王同学数学全校第一,90分中的89分,遥遥领先,一般同学只有60几分,冲进资格考名单,后考入奉化中学竞赛班,但是她妈妈还是担心她的数学的前途,有转到文科班的打算;吴同学第二次选拔考又失常,经历了一个痛苦的过程后,放下包袱冲击中考,全市前十名进入奉化中学。回想她们的初中学习过程,发现有几个共同之处。
一是听课的认真程度,两眼发光,到也不见得积极举手回答,女同学还是放不开,但是可以从她们的表情中看出常有会心一笑的感觉,听课对她们来说,有享受的问道;二是自觉独立做难题,数学要考好,归根结底还是要多做难题,不断地做,可以不多,但要坚持;三是弄透一个个问题,一下课就上来问老师,到后来数学都学通了;四是坚持记数学笔记,错题集、难题集、好题集。
并不是每一个同学都可以做到她们的用心,也不是每一个同学都可以取得她们的成绩,但是可以启发自己,这样至少可是试试。
另外,作为老师,也应该有合适的对策。在今天的作业整理课,首先做到两点,对学生说,成绩不太理想,老师还是不想去占课、抢时间,而是从效率、方法上着手。一是放慢讲课、分析的速度,让大家听明白,并由足够的思考时间;二是作业整理课到四点四十分下课铃响起,老师停止讲课,留时间给同学作业。从同学的表情看是高兴的。而这些同学的难题的选择也不是简单的选几道就可,还得看她们的能力,还是要跳一跳摘得到为好。
从今开始,女同学的数学能力问题从难题的布置,方法的熏陶,信心的树立等都是一个班级的整体问题,一个大的问题,但不是新问题,毕竟以前是个别,现在是一片,任重而道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