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写:
历史上的圣人由技术型向思想型的转变
技术型圣人做增量,思想型圣人做存量
从夏朝开始的技术型人才的悲剧
只写了现象,没有写原因,我这里试着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不对之处欢迎大家指正。
可能的原因:
1.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某项好的技术一定要掌握在可信的人手中,不是完全可信的人要干掉。联姻?一个工匠也配联姻?必须教给某人,不教?有一大堆方法对付你,或者好言相劝或者威逼利诱。教会了,完了,死定了。教不会?换人给我继续教。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很容易评价。
文人教起来就不一样了,很难说教会了还是没有教会。
2.同行竞争是生存性竞争,而非地位性竞争;
技术高的活得好,导致技术一般的就很难生存。很多技术具有同行内排他性,比如一个村子可能只能养活一个铁匠,互相还是竞争排他的生存关系,当然不同分工的技术竞争关系还好点,是平等关系。但一个村子里可以养活多个文人,还可以是提携关系,当然也有打压,但是派系内部提携是必然的。
文人这方面也有竞争,但是文字思想方面主观性很强,有时候很难定高下,水平高的很难保证此次水平高,下次还是水平高,所以很难把另外的人弄得生存不下去。
生存竞争很惨烈,可以说是不死不休。地位竞争要平和的多,有很多妥协的可能。
古代技术型人的生存像是独居的动物,思想型的人生存像是群居动物,独行独居,在获取权力方面自然就处于弱势,而且技术思维和人际思维差别还是挺大的。
近代科学的思想已经一定程度上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了,比如论文,专利,等等策略,方法。还有开源技术这个很厉害。但还是解决的不够彻底,很多行业仍然存在很强同行内排他性,我目前也想不到什么更好的办法。
这个原因可能是主要的原因。
3.没有文采宣传自己?
这个确实,文人可以相互吹捧,相互都受益。技术人才由于是生存竞争关系,基本上不太可能相互吹捧。
4.出身不好?
这个有原因,但是很多有名的文人,出身也不好。这个不是主要原因。
5.没有政治头脑?
由于技能是排他性的生存关系,所以,即便有政治头脑,可能也很难和同行合作共赢。
6.可替代性高?
这个确实,一个技能的关键点,秘方,一旦泄露,被人学去,就很容以被替代了。因为有很多重复性的工作。文人的工作重复性很低,不容易被替代。
7.太容易确定结果,做好了是应该,做不好就该罚?
这个确实了,结果太容易确定,做好了就是i应该,没有什么功劳,做不好,就是废物,该罚,功不得奖,失误必罚。肯定前途渺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