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读到这本书是因为kindle一直给我推,清华校长推荐入学书。好吧,我想着以后总会考上清华的,那我先读一读吧。
我个人认为科普类的图书,要获得我的认可,要满足三点:有趣、难度适中、文笔亲切。有趣。你得说出些,大家习以为常的东西,背后意想不到的道道。难度适中,这点比较难把握,因为作者不知道读者的科学水平如何,纵使他可以预设目标读者。文笔亲切,这点就挺重要的,若是满篇的阿尔法羟基丙酸、 十二水硫酸铝钾这类令人费解(如果你在准备高考或是化学专业,这当然很简单)的术语,再大的热情也会缓慢磨灭,这首先是科普作品。
《从一到无穷大》在这三点做得都不错。
一、内容的确十分有趣,容我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无穷这个概念对吧。我说,你觉得自然数中偶数的个数多呢还是奇数+偶数的个数多呢?直觉上,当然是部分之和大于部分。但是往后翻两三页,你就要被打脸了。(具体方法不剧透,我觉得保持对本书的好奇很重要)还有一些异想天开的问题:地球为什么是圆的?古代人们是怎么样测量日地距离的?光速如何测量?这三个问题,恐怕大家都知道答案,或者可以轻易的获得答案。但是答案恰恰是最不重要的,思考的过程最重要。如果现在把你扔回没有电子科技的时代,你该如何实际地解决这些问题?我作为一个商科大学生,对此真的是无能为力。我的教育中太多,填鸭式应试性的项目了。最重要的思考,往往被忽略了,纵使我可能解题挺厉害的。但你要问我,日地距离多少,我的运用理论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是非常弱的,纵使只要运用正弦定理等简单的工具就可以大致测量。
二、本书可以分为数学、物理、化学、天文、生物几大块,但这些是有联结和勾嵌的。各部分中也是由浅入深(当然不可能深入到专业书籍的深度,科普比较追求给读者一个较为宽阔的视野)。打个比方,一开始我们讨论虚数-复数面-拓扑学-维度-四维-时空坐标轴-光速等等。后面讨论的问题,是可以和前面的知识结合的,这就达到了i+1的难度,恰好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思考一下就能解决。而不是让读者阅读百科全书的解释。加入思考,提升难度,这就是牵住读者注意力的线,否则读者目光很容易掉入手机、电脑的新鲜快感中。
三、真的很棒,俏皮话、绝密比喻,我太喜欢了。摘录几处,自行鉴赏。“同一温度下,气体分子已经像是火灾中慌乱逃跑的人群,而固体分子却像被拴住的恶犬。”;“鉴于核能的存在,我们的处境(或者更确切地说,不久前我们的处境)就像生活在零下温度环境中的因纽特人。他们周围唯一的固体是冰,唯一的液体是酒精。因纽特人从来不知道火为何物,因为摩擦冰块起不了火;在他们心目中,酒精也不过是令人愉悦的饮料而已,因为他们无法将酒精加热到燃点温度以上。”;“煤炭在太阳里扮演的角色并不是燃料,而更像是传说中浴火重生的凤凰。”
这本书挺多我知道但未曾深究的问题,如“一个班级中,出现生日同一天很正常”,其实很简单的概率问题,但我从未认真去计算过一次。还有一些高中学到的知识,总会让我想起那段青春时光。特别是生物,我可是做完了一整本五三(五三真的十分有用)。还有一个特殊收获是,那天我在天台睡觉看到的天空爆炸可能是超新星爆炸哟,但也可能是我一直以为的外星人的作品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