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女士22歲出道,24岁暴得大名之后说:
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快乐也不那么痛快。个人即使等得及,时代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
有些人出名晚得不得了,死后才广为人知道:
梵高生前只賣出《红色葡萄园》,幸好有知己的弟弟提奥支持他。保险公司职员卡夫卡一辈子被父亲精神虐待,还好朋友没有按照他的嘱托,把遗稿都烧掉。
狄金森在乡下老家劳动一生,写了30年的诗,生前只得到机会发表十首。薇薇安·迈尔在街头拍了17万张照片,还好有个约翰·马卢夫發現她留下的好东西。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曹雪芹,把73万字的大作用毛笔增删了五遍,终究还是逝后才为世人所知。
底层人中的底层人有洞见
这些故事到底给了我们什么啟示?
简单。生产者跟消费者之间需要一个懂市场的梵高的弟弟。
且慢。如果梵高的画商弟弟就在卖画,为什么没有帮哥哥在生前就销售成功呢?
生產者跟消費者之間,的确需要市场营销。然而,市场会随著潮流而波动,对吧。
梵高当过画廊学徒,当过老师,想当传教。最后,他决定要当艺术家,画画的人。
梵高故乡荷兰人们习惯买回家的是肖像画,欧洲当时被印象派画作给迷得死死的。
梵高的肖像画跟风景画风格,都跟当时流行的口味大径相庭,市场派要怎么运作?
《红色葡萄园》现存莫斯科普希金博物馆。梵高说,他是「底层人中的底层人」。他说:
我也想有那么一天,通过我的作品向他们展示他们眼中的这个怪人、这个无足轻重的人的内心是什么模样。
清楚地看到未来发生的事
生产日期在未来的东西,当然现在不会过期。但是,此刻的消费者肯定不买帐的。
但是,创造力是无形的,想像力是无限的,这部分又要怎么说呢?
希腊神话里面有位被诅咒的公主卡桑德拉,她可以「清楚地看到未来发生的事」。这种超能力赞不赞呢?
不。这简直是诅咒。因為,所有人都觉得你妖言惑众,成功几次都是蒙到的。
好吧。问题还在。梵高的弟弟生在今日,要怎么做才能帮到梵高们?
识货识人的伯乐,是必要的。平台,是需要的。
有两部纪录片刚好可以双效合一,看过之后,非常有助于梵高的弟弟再战江湖。
知道识货并且能坚持下去
《寻找小糖人》描述南非一家唱片行老板跟年轻记者,这一老一少探寻被昵称为小糖人的墨西哥裔歌手的消息的过程。
小糖人的唱片在南非销售超过五十万片,带给他们许多鼓舞。毫不知情的他,已经在美国改行修屋顶并接受平静生活。
小糖人为什么受欢迎?这跟时代的关系又是如何?这部奥斯卡最佳纪录片作品,在宛如万里寻亲的真实历程中,让人热血沸腾。
许多人看过之后,甚至想要打钱给哼哈二将跟小糖人。因为,大家都知道识货并且坚持下去,委实不易。
平台正面竞争正能量爆棚
《Other唱片行》记录三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在1995年創立,在2016年关闭唱片行的故事。
这家开在距离我母校纽约大学走路不到5分钟的独立唱片行,有自己的品味,吸引了臭味相同的爱好者。
因为非主流,所以创业维艰。因为非主流而存在20年,被吸引的,被展示的各色作品都有铁粉拥护。
所以,好东西有了平台,有了比较,可以好上加好,正面竞争正能量爆棚。有眼界的人知道在哪里找到自己人,跟心头好。
不是说可以从中学习吗?一个过气的歌手,一个被网购打趴的唱片行,到底有什么好?
中间市场陷落,小众崛起
人千万不能死脑筋,教你营销,教你拉新裂变赋能中台的书还会少吗?
战术的书籍课程已经太多,你能胜出的关键在于战略的高度,同意吧。
千万不要以为这些人为小众服务而已,这叫做垂直深挖创造力。
曾经执教牛津大学的趋势观察家的詹姆斯.哈金,在《小众,其实并不小:中间市场陷落,专业小众崛起》里说道:
今天的消费者不再有共同品味。相反的,无论哪个行业,中间消费层都在溃散。
分众已经分到了一个境界了,讨论要如何撬动消费能力最强的Z世代的报告不断涌现。
内容其实就一句:要应对特定族群的喜好。
市场需要不同阵轻柔的风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需要懂市场的梵高的弟弟来弭平。要对差异化心存敬畏,必且愿意去学会识货识人。
梵高写信跟弟弟说:「苹果若熟了,一阵轻柔的风就会将它从枝头吹落」。
市场需要不同阵轻柔的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