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焦虑,是一种时髦病,这几年间开始流行,多见于一二线城市互联网从业人群。去年开始一大波知识付费产品诞生,例如得到、在行、知乎 Live、各种读书会、各种微课,更是推波助澜。
互联网让一些或真或假的牛人一下子冒出了尖,大家对照着打量一番,觉得再不努力,恐怕就要被后浪或者同辈拍死在沙滩上了,所以卯足劲地上进求学,为知识付费也出手大方的很,恨不得一天24小时都在学习进步中。
我也经历了轻度的知识焦虑,得到、Live 买了一堆,Medium、好奇心日报基本每天都逛,买书读书比超过了2,公众号自然也关注了不少。这个状态大概保持了一年左右的时间,现如今已经比较坦然,有一些观点可供参考。
对于真的不上进的人,知识焦虑利大于弊,可以逼迫他们改变姿态,开始学习新知识;对于还比较上进的人,这个时髦病弊大于利,为何?
它让你精神紧张,因为时刻都在关注着新信息,而这些信息多数情况下和你无关,更谈不上帮忙。人的大脑容量是有限的,无休止的输入并不能产生对等的输出,引起的精神紧张反而会拉低状态,让你在本该集中精力攻克难题时力不从心。
它让你囫囵吞枣,在焦虑的心理牵引下,东边一榔头,西边一铲子,往往都是浅尝辄止,知识哪那么容易得来,它需要你刻苦领会,实际躬行才可能真正被掌握。可怕的是,上微课、听 Live、看得到,这些行为还会让你产生一种我已经很努力学到了的错觉,殊不知更重要的是之后的复习和实践,但这些事情更难,更没有成就感,理所当然就被束之高阁了。
它蒙蔽了你的眼睛,让你逃离必要的思考和行动。以产品经理为例,让他去思考自己产品的方向战略,和让他去看一篇张小龙的产品思考总结,多半都会无意识地挑后者。同样,多数创业的 CEO 都愿意去科技媒体上看其他创业者总结的成功失败心得,而不愿意花时间认真审视自己的公司出了什么问题,有什么危机。思考和行动永远是最难的,是反人性的,而由着知识焦虑做出的很多事情都是偷懒的、自嗨的、毫无意义的。
怎么办?我只有几条经验,也没有做得多出色,说出来抛砖引玉。
精简输入。你真的不需要那么多垃圾信息轰炸,能取关的取关,能屏蔽的屏蔽,能不 Social 的就不要 Social,不用漫无目的在互联网上寻找所谓干货,很多干货脱离了上下文,实际就是蠢货。
多读书,多写作。相比下来,读书是学习知识最高效的方式,经过时间检验的书更是知识的精华,如果你留心的话,某些大拿翻来覆去讲的一些干货在书里早就已经阐述得非常明白;而写作是整理思绪、融会贯通的最佳方式,如果你能流畅地把心中所想诉诸笔端,让普通人一看就懂,想必你对所写的题材已经有过深入的思考和总结了。
保持耐心,努力精进。譬如读一本书,就一字一字读,不只关注情节和叙事,也关注行文和结构,多想一想作者哪里写得好,为什么可以说服人、震撼人、打动人,有哪些地方可以为我所用。学习新知识,就努力把手弄脏,多弯一会腰,不只是刷个打卡晒朋友圈的满足感,通过实践学习到的才是自己真正掌握的。永远以精进的姿态去学习,不捣糨糊。
多内省,深度思考。听着有点装,但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很欠缺。去勇敢地剖析自己,强迫自己思考似乎超出自身能力的问题,这是一个痛苦求索的过程,没有什么成就感,一时半会也无法检验思考的成果是对是错,但是如果不做,就好比把头埋在沙里的鸵鸟,见笑于聪明人不说,还误了自己的前程。
以上几条,都很难做到,但是至少先有这样的意识,这就领先了一步,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