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休时,同事小李问我:“小陈姐姐,你喜欢看韩剧吗,你在追什么剧呢?”小李这么一问,我才发现,原来我已经很久没好好追过一部电视剧,看韩剧,更是好多年前的事。
结婚后,忙于工作、家庭,似乎都有许多事要做,追剧对我来说是一件奢侈的事。其实,时间还是有的,只是仿佛自己成长了不少,已经没有热情去追剧,而是喜欢读书,每日不管多忙,必千方百计挤出时间看书。
从三毛、张爱玲、杨绛追到丁立梅,从国内外小说追到散文美文集,每一本都有那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人们都说现在是新媒体时代,都用手机看书了,大都是浏览式读书。确实,抖音、B站、微信、微博等等,到处可以读书,一个精彩片段、精华名句,随处可见。
在我看来,那些有点走马观花的形式,不适合我这个骨子里就传统的人。我依旧执着于读纸质书,字里行间里充满着墨香味,瞬间能让我平静。
我不喜欢纯粹的追求数量,读得多,没有消化,那不如不读。有位老师曾说:“读书,要走心,要做笔记。”我深以为然。
读三毛,我崇拜她那种不羁的情怀,喜欢她爱憎分明,充满主见,她的热情洋溢,从不做违心的事,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绝对不去喜欢。有人说,三毛的一生是悲剧,我想反驳,“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从三毛的文章里可以看到,她过的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是现代人向往的生活,超前几十年。
记得在读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初读时,确实没读明白,再读时,方知是倒叙。读懂时,感动得一塌糊涂,我记得我是哭着读完的。这本书,我读了两遍,还想读。
好的书,我都会追读好几遍,每一次读都会不同的感受,这一点不但给我新的灵感,还会拓宽我的认知。
喜爱张爱玲的书,是从好友推荐的一步电视剧《半生缘》开始的。别人说,影视剧更能直观地展现情节,可我觉得书本更能让我为之动容,直击心底。
文字的魅力远远胜过影视剧,最中意的便是那细腻的细节描述、优美动人的词语,是我一直想要学习的。
最近,在追丁立梅的散文,虽然是短短一两千字,但每一篇都不一样。从她的文字里领略到,原来春夏秋冬是如此的美丽,美的各不相同;原来一花一草一树一木,自然界的一切都有生命和感情;那么多被人忽视甚至践踏的无名花草,是多么的可爱美妙。
丁立梅说:“我不执着于过去,也不幻想于未来,我只管走好脚下的路,走着走着,花就开了。”书已经成我的左右手,每天上下班抱着书本,等车时间翻翻,觉得特别的踏实和充足。
如果书是一朵花,那么风吹来,随便吹开一页,那一页,便是盛开的一瓣花儿,飘着淡淡的书香,滋润我的心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