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谈写作成长励志每天写1000字
老舍:这个会武术的文艺青年,其实一直在和命运战斗!

老舍:这个会武术的文艺青年,其实一直在和命运战斗!

作者: 菠菜花 | 来源:发表于2018-12-28 22:14 被阅读7次
老舍:这个会武术的文艺青年,其实一直在和命运战斗!

他一出生就自带喜气,是农历立春的前一天,于是就有了舒庆春,这个喜气洋洋的名字。

可能这个普通的名字,对于今天的我们非常陌生,但是把舒字拆开,老舍,这个家喻户晓的笔名跳出来,一定会唤回你童年中某个时刻的温暖记忆。

他可能是小学语文课本中那只可爱的猫,他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可是它又那么勇猛,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他可能是你初中看到的济南的冬天,一个老城,有山有水,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他可能是你高中考试分析过的骆驼祥子,一个生活在老北京的人力车夫,尽管遭遇了生活中的种种不幸,依然为获得自由而奔波不停。

尽管我们曾经读过了这么多的老舍作品,但是他的面目依然在心目中十分模糊。这本《老舍和他的作品》一书,是著名的香港电影导演胡金铨所写,书中摘引了详细丰厚的研究资料,为我们勾画了一个不一样的作家老舍,以及在那个风云变幻、革命更迭的大时代下,中国文人的命运浮沉缩影。

胡金铨导演所拍摄的侠女、大醉侠、龙门客栈等武侠影片,首次让全世界认识了中国武侠的无穷魅力。而一个武侠电影导演,写了一部回忆小说作家的小书,仿佛冥冥中自有命运安排。

除了他们都是老北京人这一地域关联之外,更多的还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共同热爱和迷恋,让他们分别以各自擅长的文字和图像的形式,描述了那个狂飙突进的时代中国社会的剧烈变迁。

他和贫穷的战斗,从幼年就开始了

老舍出生的那一年,大清帝国最后一次试图自我革新的挣扎宣告结束。变法六君子在菜市场被砍头,励精图治的光绪帝被囚禁,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最终失败。

曾经的天朝上国,自此开始加速滑向了万劫不复的覆亡深渊。

作为满清正宗贵族正红旗人,他没有因为这个身份受益,反而被这个身份拖累。父亲作为保卫大清皇城的护军,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的时候中,因为奋勇抵抗被洋枪洋炮活活烧死,算是为垂死的大清国捐躯。

可当时的大清国已是风雨飘摇自身难保,根本顾及不到一个普通护卫的牺牲,这个勇敢的护军就这样悄无声息死去,政府一点抚恤金也拿不出来。

老舍一家也因为父亲的去世,断了唯一经济来源,陷入了贫困的境地,母子五人一大家子开始了艰难穷苦的生活,母亲经常在寒冬腊月,浆洗一大堆富人家的衣服,老舍和姐姐也经常做,帮妈妈做些零活。那时老舍才三岁。

上学的时候,老舍还算勤奋上进。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在校长的亲自推荐下,他十七岁就当上了一个胡同里的小学校长,后来又晋升为北京北郊教育部门的小官儿,后来到天津南开中学教国文,在燕京大学外国教授的介绍下,留学到英国伦敦大学教中文,那年他才27岁。

而就在这20多年间,中国已是城头变幻大王旗,光绪死了,宣统登基,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宣告结束,孙中山当了临时大总统,后来又换成袁世凯当总统,还嫌不过瘾,又复辟当皇上,结果没有三个月,在众叛亲离中郁闷而死,之后就是军阀混战,孙中山在广州组织革命政府,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尽管统治阶级上层折腾得厉害,但老百姓的日子还得过下去,反正是兴也苦亡也苦,不管怎么变动,不管是帝制还是共和,北京的老百姓依旧是该交粮的交粮,该纳税的纳税。

旧王朝高等阶层满清旗人的生活,更是每况愈下。还好此时,年轻的老舍已经能够自食其力,并能够给家里补贴日常生活了。

为了开阔眼界,他毅然决定远渡重洋到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他被聘任为中国语讲师。

初到国外,生活拮据,他几乎所有的活都要自己动手干,同时还要注意节衣缩食,为了节省房租,他跑遍了伦敦大大小小的地方,也遭受了很多外国房东的白眼儿和蔑视。

为了多赚取一些生活费,他接了一些小说翻译的活儿,和外国老师合作翻译了金瓶梅小说,成为首个翻译金瓶梅小说的中国人,没想到在外国十分畅销,还小小的赚了一笔。

可是老舍却很不好意思,很长时间都没有告诉其他人,他翻译过金瓶梅,可能觉得这不是一本正经书吧。

就这样,通过写作和教书,老舍摆脱了贫穷的境地,走向了更加广阔的世界舞台。

他和文学的战斗,在国内外游历中成长成熟

来到英国半年后,他开始了人生第一次小说创作,并很快发表了第一部小说,老张的哲学。

经过了最初工作生活的折腾,和环境文化的不适应后,逐渐熟悉情况的他开始了相对轻松的生活。那一个时期,他相继写出了赵子曰,二马等作品。

老张的哲学发表后,在文学界掀起了一场热烈的讨论,并且很受读者欢迎,一下子就奠定了老舍在文坛的地位,也鼓励了他写小说的兴趣。

于是,第二部小说赵子曰很快也写出来了,在这些小说中,老舍也渐渐形成了大白话接地气,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独特文风。

在英国伦敦呆了五年,后来又游历欧洲各国三个多月,在新加坡又呆了半年时间后,老舍再次回到了熟悉的中国。

此时的中国在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的中原大战之后,各方势力精疲力尽,于是平津一带迎来了暂时的平静。

这时的老舍,回北京结婚,到山东齐鲁大学任教。这所大学,因为有洋人教会在背后支持,校长又是中央高级官员,所以大学里成了当时战火纷飞的华北大地上,少有的一处安宁平静的世外桃源。

老舍在这里写作,研究学问,种花养猫,养狗和金鱼,大女儿和二儿子相继出世,小家庭安居乐业。大明湖之春,济南的冬天、趵突泉等一系列后来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小品文,都在那一时期写就,内容也多是描写了济南的优美风景。

闲适生活的颐养陶冶,深厚文化积淀的滋养,让老舍在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渐入佳境。

他和家庭信仰的战斗,其实是母子深情

老舍在海外留学这么多年,不仅在思想上接受了西方文化,甚至在宗教信仰上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他加入了天主教。

而当时的北京老头老太太们,还是相信传统的佛教。西方天主与东方神佛,就这样在老舍家里碰撞了。

老舍作为一个年轻人,看不惯自己的母亲,整天在家烧香拜佛,念念叨叨。就像那个时代的很多年轻人一样,他也要在家里搞一场宗教改革,手段也是年轻人常用的简单鲁莽方式。

一天中午,趁着老太太睡觉了。老舍拿起大锤,就把木制的佛像给砸烂了,并把供桌上的法器和祭品,也一起给砸了个稀巴烂。

老太太醒了一看,这还得了,简直是无法无天,亵渎神灵,得罪了佛祖,自然是怒气冲天。老太太也性子暴烈,拿起拐杖把老舍痛打一顿,直接赶出了家门。

这事越闹越大,母子关系势成水火。但老舍毕竟还是非常孝顺母亲的,于是主动找到亲友,向母亲和解。过了几天,老太太的气也消了大半,于是母子开始讲和,但是有条件。

那就是让老舍再从外面买回一尊新的佛像回来,同时,还要每天都跪在佛像前,焚香诵经,表示认错。

老舍虽然心里不情愿,但嘴上还是无奈答应了。只是他毕竟少年心性,在请回佛像的时候,做了点儿小手脚,把原本应该是观世音菩萨的雕像,悄悄换成了圣母玛利亚。

可能是老太太年事已高,眼神儿不好,加上两个神仙的扮相可能也差不多,这么大的纰漏居然没有看出来。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滑稽的一幕,虔诚信佛的老太太,每天对着天主教的圣母膜拜。而信天主教的儿子,却要每天都骗母亲说,这就是观音菩萨。

更戏剧性的结果还在后面。又过了很久,看着母亲每天虔诚的向心中的佛祖菩萨跪拜,老舍自己也逐渐被感化了,后来主动改变了宗教归属,放弃了天主教改信佛教,并拜广济寺月宗和尚为师。

母亲含辛茹苦一辈子,把老舍他们姐弟好不容易拉扯大,母子之间感情深厚,不论信仰如何,母爱是博大深厚的。老舍深受母亲的教育和感染,因此就连最终的信仰都一致了!

他和日本侵略军的战斗,融入到文化血脉之中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开始大规模侵略中国,北平沦陷,整个华北战火纷飞。老舍毅然走出书斋,奔赴战场,想用文艺的力量参加抗日行动,于是和家人分离只身南下,来到当时的战时首都武汉。

在冯玉祥的支持下,他和几位著名作家,创办月刊,用通俗笔法,采取民间曲艺的形式,宣传抗日思想。

1938年,国共再度合作后,文艺界也成立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协会里,老舍也第一次见到了郭沫若,郁达夫,丰子恺,宋云彬等著名文学家。

因为当时,文艺界左右两派互不相让,因此中间派的老舍,就成为实际上的会长,主持协会日常工作。

日军侵略者炮火下的中国文艺界,条件艰苦,危险丛生。就在协会成立的当天,武汉遭到日军轰炸机狂轰滥炸。

枪炮声中,大会主席大声宣布讨论会章,轰炸警报解除后,大会刚好开完,之后才知道,武汉徐家棚一带被炸,200多人遇难。

后来随着战事发展,文艺协会被迫再次迁徙到战时陪都重庆,又多次遭遇日军轰炸,在五三大轰炸中,重庆死伤平民7500多人,毁掉房屋2200多栋,火势蔓延全城,造成了空前大悲剧,老舍也几乎丧命。

敌人的暴行激起了文人们的怒火,大轰炸之后,尽管出版社很多都解散了,印刷机器也炸毁很多,老舍还是组织了文艺协会很多作家,写了大量文章控诉敌人的残暴,描述受灾人民的惨状,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

在协会里,老舍全力促进了作家们的团结,同时大力推行抗日思想通俗读物。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日子,经费困难,人手紧张。

老舍和他的同事们竭尽全力维持的协会运转,同时还发行了抗战文艺期刊,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用文艺这一坚强有力的武器,为中国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和命运的战斗,持续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老舍虽然是一个文人,但他骨子里却有一股武侠的壮烈,这可能也是胡金铨这个武侠导演和他惺惺相惜的重要原因吧。

老舍与武侠也有着很深的缘分。自22岁得了一场大病,差点丢了性命之后,老舍就开始注意锻炼身体。他的方法就是练拳。

每天早晨起来,他都要练上一趟拳术,再开始新一天的工作。他在家里也曾经摆放了刀枪剑戟等十八般兵器,还时不时的在孩子们的面前演练一番。

在写了很多温情幽默的小说之外,老舍甚至还专门写过一个短篇武侠小说《断魂枪》。讲的是一个武艺高强的镖师沙子龙,因为现代火器的出现,拳脚棍棒没有了用武之地,只好把镖局改成了客栈。

这位老镖师多次拒绝了外人比武挑衅的要求,就连徒弟三番五次劝他,要把这套枪法传授下去,他也默不应声。

只是到了半夜时分,这位老镖师总是关好院门,独自练习这门五虎断魂枪的家传绝技,练完之后,静静摸着冰凉的枪身,在心里对自己说,不传,不传!

这个年轻时写的小故事,几乎昭示了他最后的苦难结局,从出生时落魄的满人身世,到贫苦艰难的童年,战乱纷飞的青年,辉煌成熟的中年,凄惨落幕的晚年。

他曾经是第一个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人,却被自诩代表人民的革命小将迫害摧残:在战乱中多次九死一生摆脱劫难,却在和平时期因不甘屈辱投太平湖自尽;曾经是离诺贝尔文学奖最近的中国作家,却在墓碑上谦卑刻上自己的评价:文艺界尽责的小卒。

这本香港电影导演胡金铨所写的《老舍和他的作品》一书,让我们了解了,老舍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也是对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眷恋不舍的一生,他塑造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也留下了不屈的战斗精神。

相关文章

  • 老舍:这个会武术的文艺青年,其实一直在和命运战斗!

    他一出生就自带喜气,是农历立春的前一天,于是就有了舒庆春,这个喜气洋洋的名字。 可能这个普通的名字,对于今天的我们...

  • 我们所希望的,从来都不是活成一个“文艺青年”!

    其实,很早之前,「文艺青年」就不再是夸人的词了。 文艺青年的正面是浪漫、诗意、吉他、相机、 文艺青年的背面是矫情a...

  • 走不出自己情怀的年轻人,本质上都是文艺青年

    现代“文艺青年”这个词,其实跟“油腻的中年人”差不多了。中年男人带手串,“文艺青年”进西藏,恐怕是没有多少差别。最...

  • 老舍是如何谈写作的

    简述《老舍文艺论集》的内容 最近从图书馆借了一本书,老舍先生的——《老舍文艺论集》。 老舍先生在创作上,以抗战救国...

  • 谈文艺

    现在漫山遍野都是文艺 文艺的人很多 文艺的句子,诗词也很多 我不是文艺青年 也不想被打上这个标签 一群会富丽堂皇的...

  • 文艺小青年

    只不过是喜欢写写文字而已,好多人就说:“奥~原来你就是传说中的文艺青年啊……”其实挺不喜欢文艺青年这个词的,总感觉...

  • 《骆驼祥子》:命运会武术

    看完《骆驼祥子》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以前总以为是教材似得说教文学却是以不忍释卷的姿态读完的。祥子苦哇,祥子的命...

  • 如何做一个不“作”的文艺青年

    文艺青年=作。 说起文艺青年,几乎所有人都会他们与“作”划等号。在一般情况下,这个称呼其实并不是一种褒义的,反而带...

  • 文艺的初心

    经常被很多人说是文艺小青年。什么是文艺?文艺的初心是什么?其实对于别人给的这个称呼,总觉得受之有愧。因为心里明白,...

  • 文艺青年手机必备app(二)

    为什么会持续更新文艺青年手机必备app系列?其实作为一个文艺青年的我,之前一直被找不到能做各种事情好用的软件而发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舍:这个会武术的文艺青年,其实一直在和命运战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kly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