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突然想起渭南这座城市。也因为这座城市,又想起了我的父亲,想起了我的童年。
儿时的记忆里,父亲经常提及的就是陕西省渭南市。在仅有的几年打工生涯中,父亲去的最多的地方也就是陕西渭南。
小时候,我也不知道渭南在哪?就如今,也不太清楚渭南这座城市。只是在自己的脑海里,有一种想了解她的冲动。
记忆中,父亲很少外出打工,因为他消化不了工地上的馒头和大米。但仅有的几年打工的城市,都是在渭南这座城市。
父亲最终患食管癌离我而去,估计与这个也都有关系。年轻的时候,吃大米呀、馒头呀根本消化不了,可见父亲的食管系统肯定早有问题。十七年过去了,但父亲的身影时刻印在我的脑海中。
儿时的记忆里,父亲的身体还算硬朗,一辈子几乎没有吃过药。即便是有个头疼脑热感冒啥的,一包头疼粉足可以解决。
父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记忆里,父亲虽不能外出打工,在家里农闲季节也不闲着,想方设法挣钱养家糊口。收过破烂,卖过豆腐,赶过马车,上过砖窑,只要能挣钱养家,再苦再累他也不怕。
小时候的春节,家里比较贫穷,肉吃的不多,但吃豆腐那叫一个过瘾,水缸里的豆腐一直是满满的。估计是小时候豆腐吃的太多了,致使现在看见豆腐就头疼。
每到冬天,父亲从不让自己闲下来。真没活干了,就推着独轮车走街串巷去给人家卖豆腐。小时候,村子里做豆腐的人家比较多,父亲就去卖豆腐赚个差价以贴补家用。我也曾跟着父亲一起去卖过豆腐,但自始至终从未喊出“卖豆腐”那几个字。看来,自卑的性格应该是从小时候就开始的。
稍稍长大,小学三四年级时,父亲买了一匹骡马来挣钱养家。依稀记得,当时买牲口和板车欠了一千元左右的外债。这在当时,可真的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还好,父亲硬是凭着自己的辛劳与汗水一分一分地把这笔钱给还上,同时还供出了我们兄妹几个上学。
每天天不亮,父母便赶着马车去沙滩挖沙石。街坊邻居谁家盖房、铺院子用的石子、沙土,几乎都是父母一锹一锹的从河滩的深坑里挖出来的。
寒暑假,我也时常到河滩去帮忙。在那些漫长的寒暑假与宁静的周末,河滩成了我的第二个家。天不亮,便跟着父母踏上了那条熟悉的小路,目的地是那片被河水冲刷过的河滩,那里藏着父母辛勤的汗水与无尽的希望。
我手握着短把锄头,每一锄都倾注了我全部的力量与专注,小心翼翼地挑拣着石块。父亲的身影在坑底显得格外坚毅,他用尽全力将沙石抛向坑外,而母亲则在坑外耐心地接应,一铲一铲,将沙石装入车中。
我们三人,就像是精密的齿轮,默契地转动着,虽然半天的辛劳往往只能换来一车沙石的收获,但那份家庭的温暖与团结,让我感受到那一刻我是幸福的。
当有人家砌砖盖房,需要纯净的沙子时,我们的工作便更加繁重了。沙石从坑底被挖出,然后我们支起那张铁筛,一锹一锹地筛过,就像是在为沙子进行最严格的筛选,只留下最纯净的部分。最后,我们再将筛出的细沙装车,送往需要的家户。尽管一天下来也,只能完成一车的工作量,但那份对家庭的贡献与对生活的热爱,却让我们心满意足。
父亲的背脊因为长年的劳作而逐渐弯曲,那是岁月留下的印记,也是家庭责任的象征。然而,即便背驼了,父亲的眼神中却依然闪烁着坚毅与自豪,因为他知道,这份辛勤的付出,是为了给家人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也许这就是生活!但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辛劳一辈子,最终又换来什么呢?
六十岁不到便患上食管癌,虽说我们兄弟几个尽心尽力给他做了手术治疗,但最终也没能挽救父亲的生命。
2007年暑假开学前的那天中午,父亲在我的怀中静静离去,走完了他勤劳的一生。也许这更是一种解脱,在天堂那里从此不用再辛苦劳作。
父亲的一生省吃俭用的,没吃过啥好东西,更没穿过一件像样的衣服。除了到渭南打工,到山西用独轮车推煤,也没再去过哪些城市。
我也很是遗憾!如今,只剩下老母亲独自一人,只期望她能健康长寿,平安喜乐!同时,也希望有生之年能多带她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
儿时的记忆中,还有很多很多关于父亲的美好画面。因为想到一座城——渭南,又勾起了我对父亲的怀念。希望父亲在那里一切安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