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教育规律。安安静静做有灵魂的教育,踏踏实实做有温度的教育,扎扎实实做有诗意的教育……这一切是一个静待花开的心平气和的耕耘心田的过程,这种“耕作”是慢的艺术,是“心旷神怡”的自我修炼——心界旷远,就不能只盯住文化课成绩和应试教育,还要看到激趣启智的必要,给学生一生“激情行走”的心灵底色;怡然自乐,就不要只关注学业成绩和知识技能,就要陶铸学生的社会情感力,化育学生乐观、达观的人生态度,培育孩子们至性至情和对真理的“本能向往”的正道直行。
培根在《论宗教信仰》上一针见血地指出: “本来关于本质问题的,但愈争到后来,却愈陷于诡辩。” 见惯了“无知浅学之辈”鼓噪着、花样迭出提出“某种表面的异议”。圣保罗曾不无忧虑地说:“不要滥用新奇的名词,制造似是而非的新学问。”教育,其实就是心灵的对话,是心心相印的过程。走心的教育,让心灵成长。
教师应是社会发展中真正的觉悟者、关怀者,是性情中人、事业中人,是快乐生活之人、幸福工作之人。有觉悟的人,才真正睁开了“天眼”,拥有了唤醒美好的明眸,不再东张西望于所谓的风向和捷径;有觉悟的人,才懂得思想和创新,拥有了培育学生“爱的能力”的能力,不再畏缩不前于挑战和奉献。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后劲在于心灵深处,一个没有炽烈情怀的人,是无法与言技能与技艺的。教师的伟大在于拥有超越时空、超越血缘的“伟大的爱”,在于人文关怀的温度和科学论证的态度,更在于对教育星空的仰望与赤诚。
决定一个人最终的成就大小的, 往往在于是否拥有虔诚的敬畏和炽烈的激情。失去了敬畏,就会在无知无畏中迷失自我;失去了激情,就不会有劈风斩浪的征帆远航。追寻教育的原点: 教育是一种幸福的“成就”——成人达己,教育是一种幸福的追寻——雕刻心灵,教育是一次幸福的聆听——诗意行走,教育是一场幸福的体验——和谐发展。教育的每一个精彩的瞬间绽放在师者永不倦怠、永远新奇的幸福眼神里。
金辉 凌晨四时于万和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