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040144/060064a4160cf555.jpg)
早上出发之前,无事翻书的时候,看到这个材料作文,也看了范文。
当然,范文是有套路的,像我这种反套路思维严重的怪物,不赞同也不反对,这话听上去像中庸,实际上还是轴。
说第一个逗号吧,“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这已经是同龄人以及后浪们无法自拔的背景了。
大概从室友三年级开始,为了适应做互联网时代的家长,申请QQ、开邮箱、开通校讯通、办智能手机、开微信……只要一切有利于方便家校联系的路径,我这个互联网技术盲,硬是被带“入库”了。
这个过程是小心翼翼,也是好奇万分的。
之前也码过,说自己冲浪都不会,永远看着大黄浏览网页是刷刷刷的快,除了羡慕就是羡慕,实际上还是惰,逃避,逃避学习新事物。
好,轮上孩子的事,不能再躲了,当家长,虽说不要我像别人家麻麻那样会十八般武艺,那这基本操作也不好意思总烦人吧,比如打印个东西、上传个啥内容给老师,学啊都得学。
互联网时代,还真的没有啥不能做到的,只要你能想到。
当然,鉴于认知有限,所以互联网利用率还是低,比同龄人低,现在比室友大概都低,许是她们爱捣鼓,思维敏捷,想得到。我呐,就比较慢比较僵化,只能慢慢儿巡着一个小路,走走停停看看。
说线上线下课这个话题,我倒是要感激互联网时代。
室友如果不是疫情逼迫在家网课,那我们家还真没有让她上过网课。一个是费用不菲,一个是她也不愿意。当然,前者因素导致后者,也就这么的了。
线下辅导班这个问题,从小到大,是越来越不能反套路了,别人咋样,我也只得催着室友咋样,毕竟她是要跟那帮同龄人较量。
网课倒是帮了我自己大忙。从付费的课摸索到免费课,这是一个过程。也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公益课不断发展的受益者。
如果不是那些大量存在的网课,我怎么可能听到优质的辅导班老师的课,而缩减了复习考试的成本与时间,许多碎片时间就是伴着那些高智商人群的声音,从中获得自己所需。
至于说从讲台走到镜头下的老师,是不是作秀,我不敢下结论。以我目前所知,“老师”这个概念如果不比泛滥使用,那么名家名师“秀”也无妨,酒香也怕巷子深,他们得名或利 ,不也是“书中自有黄金屋”的一种体现啊(虽然这样的说法儿不太恰当)不是吗?如果一直把他们埋在大学校园或者其他什么地方,你哪儿有机会去听到百家讲坛?哪儿有机会领略不同师者的授课风采?又怎么可能获得更多更快更好的知识?
至于室友这代,她们更是会利用这些“秀”。亲见室友把地理(她们学校地理老师奇缺)没听懂的内容,又搜搜搜,搜到免费的课件补了一下。
至于那些秀的公益成分,我们暂时还没资格评定,反正,取其精华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