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Y做了一个采购审计,审计出公司应付帐款多确认X万元,有些款项甚至已支付。
这个审计项目起因是有个供应商要退出公司的供应商体系,老板让审计部门审计一下,梳理清楚公司与对方的业务情况,结清交易后,再终止合作。
Y拿到这个项目,就把它当成是一个普通的采购审计。他先梳理了整个采购业务流程,看看公司采购业务是如何运作的。在了解的过程中,他发现公司的采购订单录入是由采购员完成的,采购员根据合同价格、数量录入采购订单,采购订单录入之后,仓库在录入实际到货数量后,即生成入库单。供应商开票给公司时,采购员在系统中匹配对应入库单,交与财务。财务核对发票与入库数量、金额一致,即确认应付账款。Y认为在这个过程中,采购价格缺乏审核机制,采购单价可能存在重大的风险。所以,他把采购价格作为这次审计的重点。
因为原材料市场的价格波动特别大的,价格有上升,也有下降。虽然公司的采购合同基本上是一月一签的,但实际采购到货的时间可能会稍微跨月。如果去抽查其中某几个采购合同去核对,可能很难准确定位实际入库情况。为了能够更准确地定位,Y决定从该供应商最开始供应的时间开始梳理,把合作期间所有的采购入库单的数量、单价与采购合同进行对比。对比之后,发现,部分采购入库的单价高于采购合同的单价。
Y发现了该供应商采购价格的问题,考虑到采购业务执行的流程一模一样,于是他把这个审计又延伸到其他主要材料、其他供应商,只对比采购合同的数量、单价与入库单的数量、单价。果然,同样的问题依然出现了,最后的结果是审计出多确认应付款X万元。
审计结果呈报之后,公司高度重视,为规避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公司优化了现有的采购业务流程,增加了财务进行价格审核的节点。
这个案例,对我的启示有三点:
1.找出问题的关键点,从关键点出发更容易出成果。Y的审计思路是从业务出发,首先梳理了业务的流程,发现了流程存在的缺陷,然后,根据缺陷再去核实是否存在风险。如果Y拿到这个审计,没有抓重点,而是均匀发力,那么他很可能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去做其他工作,最后,可能也能审计出问题,但是效率一定会差很多。
2.审计不能仅仅局限于问题本身,还要防范风险。Y查出指定供应商的价格问题之后,并没有因此而结束审计,而是通过扩大审计范围,把相似的风险全部给找出来,从而有更大的审计发现。我们平常在做审计时,要开阔思路,把眼光放得更高更远,想想审计发现的问题,是不是具有共性,然后把这一类的风险全部提示出来,才能更有利于公司改进。
3.能够帮助公司解决问题的内审,价值更高。Y通过审计问题推动公司修改流程,使公司规避以后再发生类似的问题,这样的内审价值更高。给我们的启发就是内审不仅要发现问题,还需要给公司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帮助公司解决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