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宋代陆游《游山西村》当中的一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来形容自己目前的状况真是太恰当不过了。本以为前处的光明难寻希望渺茫,可没想到柳绿花艳后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一派春光美好的景致。
如果说一个人在山水环绕处迷了路,观山山倒,观水水幻,不知何处寻归路,那么心里的状态可谓是焦躁至极。霍金在《时间简史》中将人们寻常认知的时间与空间分离,带来21世纪的新思考。那么就在某个时间段,自己就像是误闯了四维空间,像是三维世界里被困在纸面上的蝼蚁:空间上,位移地标无法使用东南西北xyz坐标法则;时间上,只觉得度日如年,而实际上才不过是一刹芥子。老子《道德经》第一章:“道可道,可道也,非恒道也。”是不是也指明了人类对待时空的固定感知,也并非永恒,其理与道相互依存,偶时也会带来动荡。
那么,在无论如何都找不到出路的情景下,虔诚的信徒或许会翻开《圣经》找到箴言章节默默吟诵,到后来脑海内却悲恸地浮现出末日审判的景象。其实,正确的道路不在目前身处的时空内,而在观念中。
试想一下,宇宙初始爆炸,生命体开始依据某种规则繁衍。像地球上的单细胞、蕨类植物、哺乳动物如恐龙。不幸的是随机运算的灾害在某一天选择降临,将一切似乎都毁灭了。那我们把这个毁灭的时间点暂停,在此之前一切运算法则,也就是道家常言的“道”是通用的、和谐的、不可置疑的。但在此之后,此“道”则完全不能适用,这时万物迫切的需要新的法则运转。因为若旧法则依旧合乎运转趋势的话,那么恐龙在灭绝之后出现的不会是恐龙生物体,而是诞生更加适应新运转法则的人类呢?
由物质投射心理,这也就说明深陷迷途时,虽表面上时空永恒不变,但只有在观念处崩塌瓦解后,构建全新的思想内核才是寻的出路的解决方法。
人们常说的“跳出来看问题”、“旁观者清”、“第三方视角”也例证了该观念。
而观念的崩塌与重建往往是最惊险而又最饱含生机的一个环节。好似在一个混沌的世界里,从前的一切都具毁灭,唯一的生机就是快速找到新的快速适应该情景的法则。在内心三观的重塑中,这一步是致命的关键,做不到的下场就是永恒的毁灭,也就有了屈原之殇、老舍之恸、玲玉之亡、海子之哀…
这其中的奥秘实在太过复杂,人类领悟的世界法则实在少的可怜。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艺术家需要有足够的幸运才能窥其一二,细分到人类内心隐秘世界的心理学分支,也仅能找到些蛛丝马迹。
将从前认为不需要怀疑的事物,在崩塌或困惑期重新思考;将从前认为错误的、丑恶的、虚伪的东西重新分析并且理解其存在的理由;明白不完美中的完美与完美中的不完美;立定成佛洗心革面或者将一直死板遵循的道德操守丢弃。贞女变荡妇,浪子变痴男,这些正是内心世界剧烈重新构造的表现,具有两极性、动荡性、转变性与思考性。
在生活中不断观察思索,用新生婴儿视角重新认识万物,待到时机成熟新的法则构建完成,一切自然又可依此法则正常运转,也就迎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时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