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各个环节、各种具体情境。要尽量研制出多样化、弹性的评价标准。四、课堂评价的人文性课堂评价还要关注课堂中的“人”。在阅读中,课堂评价的人文性我觉得体现在“描述性教学评价”。“描述性教学评价”摒弃了把课堂教学的评价要素分解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信息技术等环节。而是通过描绘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认知实践、情感体验和人际交往,用心去理解和解让课堂教学不用理性的思维分析,而是用质朴的心灵去际遇。文中有一个例子深深打动了我,说一位老师在十年级的健康课上,提出了酗酒的主题,要学生讨论喝酒的合法年龄。班里的同学讨论非常活跃,突然一位班里不怎么说话的孩子站起来说了自己妈妈喝酒的故事,班里所有的孩子都静静地看着他,但不是嘲笑的目光,而是似乎感受到了他所受到的危险。这时候,显然讨论的主题已经发生了变化,主题已经游离,计划好的课堂也发生了改变。或许我们觉得这一节课完全成了失败的案例,刚开始我也是这样认为的。但文中是这样的分析的,我们在评价一节课的时候,更要关注的是“人”,这节课,表面来看确实跑题到不符合课堂讨论需要遵循的规则,但从那个不爱说话的孩子站起来的那一刻,谈话由外部世界转向了内心世界。学生开始分享自己的秘密,这就更具有关心性和真实性。我们体验到了主题讨论与心灵对话的细微区别,他把孩子带入一种共享的氛围中,学会相互理解和维系更深的联系,所以这节课上,老师采取了“静静的听”,而放弃了对课堂的控制。这种表现,体现了对课堂中“人”的尊重,而当我们肯定了这位老师的表现的时候,其实也是肯定了评价中的“人文性”。这个时候,我想到了新课标中的一句话,“让学生的学习在真实的情境中发生。”我想,我们的评价标准也正在关注“人”,也正在一步步地让学生的学习和他的真实生活发生联系,学习不再是纯粹的考试,而是在用于真实的生活。把学生当做“人”来对待,这就是教育的发展。这本书看完,让我重新思考一种更科学,更先进的评价方式,也让我明白课堂中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生命个体,不管是哪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