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每年5月20日这个原本平常的日子被赋予了爱的意义并被无限放大。这一天,单身表白,情侣互赠礼物,商家借势大力推广优惠活动。这一天,成为了女人盼望,男人头疼的日子,有人期望,一定会有人失望。有人成为眷属,也有人从此离散。
其实日子和往常一样,从清晨到夜晚,只是你自己赋予了怎样的意义。你当成平常的日子,如若收到礼物,必是惊喜。如没有礼物,也不必有失落。
既然如此,为什么女人如此在意呢?其实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女人在意的不是礼物,而是在意对方是否重视自己。人最基本的情感需求就是归属感和价值感,所谓归属感,就是我很重要,如果对方没有表示,证明我在你心目中没那么重要,由此开始否定自己,否定对方的爱。不得不说女人大多是情绪化且没有安全感的,虽然身体长成大人,在情绪上依然像个孩子。
有些男人认为,送礼物搞浪漫那是结婚前的事,结婚了就不必注重形式了,毕竟工资卡都交给你了,房产证写你的名字,甚至对方根本不会开车,行驶证上写了你的名字,如果这都不算爱,那到底怎么样才算是爱,男人更在乎的是实际行动,爱你不就是你给你一个家一个依靠吗?
其实男女的想法都没有错,只是都是站在各自的立场。
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而在心理学家阿卡勒的思想里,爱的起点恰恰是从婚姻才正式开始的。他将人生课题分为工作课题、交友课题、爱的课题。最难的就是爱的课题,因为工作也好,交友也好,都是在大的群体中完成,唯有爱的课题是由两个人共同完成的,且没有接受过相关教育。《幸福的勇气》里阐述到:爱的幸福既不是利已的追求“我的幸福”,也不是利他的他期望的“他的幸福”,而是建立不可分割的“我们的幸福”。爱的主语由我变成了我们,就像张宇的那首歌《给你们》里唱的那样:“从此不再是一个人,要时时刻刻想着念着盼着的都是我们”。我们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所以任何控制对方,希望得到对方关注的行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都是只考虑自己。但要从自我中脱离出来谈何容易,所以爱的课题也是人际关系中最难的课题。也难怪自古以来由情感引发的问题千篇一律,无人能解。
《亲密关系》这本书中,把亲密关系分为四个阶段:绚丽、幻灭、内省和启示。为什么两个人在爱情中相爱相杀,相互厌倦疏离。回归到人的本能,就是需求没被满足。哪些需求呢?被关注的需求、被赞美的需求,被尊重的需求、性的需求。没满足怎么办呢?于是通过生气、吵闹,扮演受害者的角色,实际上是为了夺回关注。从这个层面来讲,无论男女,无论处于哪个阶段,都应该充分的信赖对方,倾听对方的需求并满足需求,这样关系也就和谐了,婚姻也就幸福了。
好的心情是不带期望的。因为愤怒的前身就是期望,期望就是通往地狱之路。期望就是想从伴侣身上得到满足,比如:被重视、虚荣心。如是这样,亲密关系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爱,而是为了满足自己小小的自私需求,并不在意对方的感受。伴侣不是你的爱与幸福的来源,满足你的期待与使你开心不是他们的职责。所以我认为一个人最大的能力,是爱和幸福的能力。你的快乐和幸福,不必寄托在任何人身上,你就是你,独一无二,有能力爱自己,有余力爱别人。
因为我爱你,我变成了更好的自己。因为我爱你,所以我更爱我自己。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