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院
《牡丹亭》观后感

《牡丹亭》观后感

作者: 无敌小品子 | 来源:发表于2018-09-01 11:57 被阅读124次

周末,湘昆剧团开票。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天香版《牡丹亭》公演。

我们提前一小时到达戏院,车位已满,停车花了半小时。四个妈妈坐台下,五个八岁的孩子坐戏台包间,其中最负责任的朱妈妈不放心,跟着孩子们坐,我们才可安心把戏看完。这出戏带小朋友看是不适合的,二个半小时从头唱到尾。小朋友看不懂,也没这个耐心!

我后背吹着空调,感受着《牡丹亭》里的阴曹地府,如果七月半看这出戏,会觉得四面冷风。

昆剧《牡丹亭》,古代版的人鬼情未了,故事很扯,孩子们坐立不安,我还看进去了。柳梦梅与亡灵杜丽娘幽会时,柳公子说:“你难道是鬼!”全场屏住呼吸,吓哭了后座的小姑娘。

昆曲的美,美轮美奂,演员表演的细腻,一个表情都有五六个分解动作。剧目还本土化,对话用的是西南官话。布景阴曹地府不看那几个鬼都能感到阴森森。

明代作家汤显祖,创作这部戏,不小心成了经典。当时用鬼来讲故事,虽鬼扯,可能当政的中宣部审片要求严格,不能有隐喻,不能含沙射影。

柳公子,一个秀才,为了突破自己的阶层,连鬼都敢娶。飘飘开着大奔情不自禁地自言自语:“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这故事只能是吃饱了有钱有闲阶层才可玩赏,穷人家的娶亲更多的是生个儿子。

我刚好坐在那个专业相机的边上,台上是猪脚的卿卿我我,耳畔是“咔嚓咔嚓咔嚓”的快门声。下次去看戏,一定要不带孩子坐前排。

我们五个八岁的孩子,坐在戏楼上端端正正,可能是熟悉环境,好奇和拍照后,一小时不到,他们围着湘昆那棵两人合抱的大树追追打打,晓姐路过,低语:“看个鬼!”

人鬼情未了,人与鬼冰冷的无限距离,还能产生火热的爱恋,也许是文学创作鲜明对比烘托的需要。柏拉图之恋更多是建立在孤陋寡闻的封建礼仪中。如今坐辆顺风车都有故事的时代,谁还有注意力玩柏拉图。

当然,杜柳之恋不是单纯的柏拉图之恋,里面有很多情色描写。

“和你把领口松,衣带宽,袖梢儿揾着牙儿苫,则待你忍耐温存一晌眠。”二八年龄的名家闺秀丽娘思春都思出了细节。还是平穷限制了我的想象,权贵阶层的娱乐都赢在起跑线上。

戏院里的大幅海报: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只看海报和演员的扮相,都值戏票钱。

《牡丹亭》观后感 《牡丹亭》观后感 《牡丹亭》观后感

相关文章

  • 《牡丹亭》观后感

    周末,湘昆剧团开票。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天香版《牡丹亭》公演。 我们提前一小时到达戏院,车位已满,停车花了半小时。...

  • <牡丹亭>观后感

    一出<牡丹亭>,昆曲+越剧+评弹,两个半小时,轮番演绎,吴侬软语,咬字吟唱,水袖轻舞,小时候不懂,欣赏不了,现在才...

  • 读牡丹亭

    昨天听了张弘老师的课,深度剖析了牡丹亭,让我对牡丹亭有了全新的认识。 牡丹亭的作者汤显知,他著有临川四梦。牡丹亭是...

  • 《牡丹亭》

    《牡丹亭》 《牡丹亭》是明代大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为《牡丹亭》提供了基本情节。 《牡...

  • 《牡丹亭》

    《牡丹亭》 感伤触景浮华清, 凄美怀春眷属情; 儿女尘缘抒过往, 唯留寄语牡丹亭。

  • 《牡丹亭》九句美文,美到窒息

    经典一刻【《牡丹亭》九句美文,美到窒息】《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描写的是杜...

  • 人在囧途之《寻梦牡丹亭》后戏编排

    各种忙,假日门票各种贵,现在才有空借优惠去文昌里看《寻梦牡丹亭》。 缘起 无意看到《寻梦牡丹亭》...

  • 渔歌子-牡丹亭(单调25字,中华新韵)

    渔歌子-牡丹亭 乘夜雨,撩心绪。独探牡丹亭去。 旧时光影润斑驳,任那雨疏风泣。

  • 听蒋勋讲中国文学30:明代喜剧大家汤显祖

    《牡丹亭》是汤显祖最得意的作品,没有之一。 《牡丹亭》、《西厢记》这些作品都只曾在中学的课本里面...

  • 牡丹亭

    柳树下美梦,梅树下美人 因情成梦,因梦成情 相思千里寄,魂魄万古留 春枝招展花满园,秋叶飘零金雨淋 此情何急,此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牡丹亭》观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lay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