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所见最短暂的一段爱情,仅在一处地点,一个镜头,一幅图里就开始、高潮、结束。爱情开始于“‘叮玲玲玲玲’,每一个‘玲’字是冷冷的一小点,一点一点连成了一条虚线,切断了时间与空间”,爱情戛然而止于,还是刚才那句话。它像一句开合故事的咒语,每一个“玲”字像上课、下课铃似的,提醒你好戏开始了,提醒你这场戏要落幕了。
作者的细节描写极细腻,耐人寻味,且她写到的细节倒是别人不太在意的——例如她写电车轨道。“电车轨道像两条光莹莹的,水里钻出来的曲蟮,抽长了,又缩短了,就这么样往前移——柔滑的,老长老长的曲蟮,没有完,没有完……”普通人写电车定会写车身,写车身上的广告,写它行走着的样子,张爱玲不,她写别人都不在意的轨道。她对细节的抓取别具一格。
“这庞大的城市在阳光里盹着了,重重地把头搁在人们的肩上,口涎顺着人们的衣服缓缓流下去,不能想象的巨大的重量压住了每一个人。”这句拟人的写法非常形象,城市静下来是“盹着了”,这“静”很沉重,人们心中或无聊,或烦闷,或无可奈何,就像被“巨大的重量压住了”,总之不轻松快乐。这句拟人渲染出了封锁时的氛围,也为文章的情感定调——没人开心。
最后再来说说作者对女主吴翠远的外貌描写,并没写她的鼻、眼、眉,身段如何,只说“头发梳成千篇一律的式样,唯恐唤起公众的注意。然而她实在没有过分触目的危险,她长得不难看,可是她那种美是一种模棱两可的,仿佛怕得罪了谁的美,脸上一切都是淡淡的,松弛的,没有轮廓。”最后一句最绝——“连她母亲也形容不出她是长脸还是圆脸。”作者用冷淡的语言道出她的普通、大众、人群中不值一提。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她火热敏感的心,她渴望被关注,被欣赏,被爱着。作者这样写,将女主塑造得更加真实——越是表面恬淡安静,她的内心实则是丰富的。
以上诸多,就是我从张爱玲《封锁》这篇文章中获得的感悟:行文的结构美;抓别人不在意的细节,细细写;用修辞定基调;整体写人物的外貌、形象,可与其内在或品质形成反差,更鲜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