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
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
![](https://img.haomeiwen.com/i11471350/29e85a1234ada186.jpg)
此诗作于唐上元二年(761),指的游览新津。名为“后游”,当然有所谓的“前游”,作者此前写过一首名为《游修觉寺》的诗,就是“前游”。
首联二句的前两个字皆为倒装,意思为“忆寺”、“怜桥”,上一次的游玩给作者留下美好的印象,以致于这次旧地重游,对这些熟悉的景物不禁产生非常爱怜的感觉。
美丽的江山仿佛在等待着我,鲜花弱柳不会自私,每时每刻都在这里等待着欣赏她们的人们。
颈联进一步描绘景色的美好:清晨时分,一层薄雾笼罩大地,万物都像蒙上一层轻纱;傍晚时候,河边的沙地滞留着落日的余晖,好似太阳久久不愿落下。
尾联发出感慨:面对此情此景,心中的忧愁一扫而空。除了这样的美景,还要苦苦追寻什么呢?
联系到时代背景和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当时社会动荡,多地爆发战乱,作者看似欣赏美景、心情舒畅,其余也是强自舒怀、勉强慰藉自己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