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七坛米》036号消零专题2021.10.10开始
读古诗写故事 ┃ 岑参,两次出塞本为光宗耀祖,没成想却成就了大唐

读古诗写故事 ┃ 岑参,两次出塞本为光宗耀祖,没成想却成就了大唐

作者: 畅飞 | 来源:发表于2023-07-28 10:17 被阅读0次

说起我国诗歌景象,唐代最为璀璨繁盛,其中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当属浓墨重彩。岑参就是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军旅诗人高适并称高岑。

岑参的边塞诗擅长写景,气势宏伟,想象丰富,其诗风雄奇豪放、情感浪漫深沉。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位大唐著名的、视角独特的边塞诗人

01.早年的幸与不幸

岑参出生名门,却家道中落。岑家祖上出过三位宰相,祖父岑文本、伯祖岑长倩和伯父岑羲,后因卷入皇家政治纷争,家族的显赫没能得以延续。到了岑参这一代,早已属于被遗忘的贵族,但这种刻在骨子里的高贵以及传统的“光宗耀祖”思想却影响了岑参一生。

开元三年(公元715年),岑参在河南仙州(今河南许昌附近)出生,父亲岑植时任仙州刺史。书香门第、官宦家庭,加上自身的聪慧,岑参5岁就开始读书,9岁时就能写文章,可谓天才少年一枚。

6岁时,父亲去逝,年幼的岑参只能跟着兄长苦读,幼小的心灵,埋下了重续家族荣光的种子。

十五岁,岑参随母亲、兄长移居到嵩阳(今河南登封县)境内,排除一切干扰,在幽静的自然环境中,潜心攻读,积攒能量。

每一颗种子的成长,必经历过土壤的孕育萌芽,经历过自然的风雨吹打,才能含苞怒放,鲜艳欲滴。

二十岁时,踌躇满志的岑参去到京城长安,想通过“献书阙下”获得朝廷认可,无果。之后十年,他一直奔走于长安和洛阳,无奈运气不佳,科考、献书、拜谒,都没能被朝廷看见。

直到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岑参终于考中了进士。747年春,被授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一职。

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听起来蛮高大上,其实就是掌管武官薄书,比较清闲。用今天的话来说,属于一眼能望到头的那种,年轻的岑参心下暗生焦虑。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

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

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是啊,为再续家族光耀,远离繁华闹市,一边耕作,一边读书;年过三十,拔得金榜“一甲第二名”,却只落这么个闲职小官,心里的落差可想而知。

诗的末尾两句,“只缘五斗米”化用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辜负一渔竿”则用的借代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为实现梦想,不得不割舍闲适生活的矛盾心理。

世界还是那个世界,生活还得继续,日子就这样不紧不慢地熬着。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 是个谜吧

    参字不详,似乎很难确定其名参当读“can”音还是读“shen”音。岑参的父亲岑植,做过刺史;有五个儿子:岑渭、岑况...

  • 话说边塞诗人--岑参

    说到“高岑”,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高、岑边塞诗成就最高。...

  • 塞外的岑参

    塞外苦寒,北风吹,大雪飘。面对着冷风,大唐的好奇诗人岑参以春风相视,塞北竟开出了万树梨花。 天宝八载,岑参终于迎来...

  • 戏说岑参:一生流离,一个彻头彻尾的“异乡人”!

    岑参,唐代诗人,极富盛名,尤其边塞诗成就最大,与高适风格相近,都以其“风骨”著称,后人并称他们为“高岑”,可两人际...

  • 别董大

    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边塞诗人,与岑参其名。岑参的...

  • 冰雪深情,男儿本色

    ——读岑参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想到的 再读岑参的白雪歌依然是耳目一新,为之暗暗叫绝!诗的奇伟豪迈,悲壮瑰丽,引...

  • 2018-05-17

    昨天背完了《唐诗三百首》中,最后一首和出塞、战争有关的诗:李益写的《夜上受降城闻笛》。(有三首岑参的长诗《走马川行...

  • 岑参的〝参〞究竟读shen还是can?

    岑参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他是贞观名相岑文本的岑参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他是贞观名相岑文本的曾孙。岑参的〝参〞目前通行...

  • 读诗随笔

    我有翻看古诗词的爱好,每每翻阅,皆有所得——最近读岑参的诗,发现这位边塞诗人的作品虽非工整,但极具煽动力,塞外苦涩...

  • 岑参

    岑参(717-770),河南南阳人。天宝三年进士,为军队参谋,边塞诗居多,与高适并成为盛唐时期边塞诗人代表。 与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古诗写故事 ┃ 岑参,两次出塞本为光宗耀祖,没成想却成就了大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lcr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