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四年全职妈妈,去年初从某一线城市回来,恍惚中的感觉似乎是一夜之间,发现这个世界是真的变了。身边的女性友人不约而同的都在热衷于名牌:品牌的包包、品牌的化妆品、品牌的衣服、鞋子。在一线城市坚守节俭四年的我这次却意外地沦陷其中,即使目前没有强劲的购买力,也在崇拜物质主义的边缘沾沾自喜。
就这样跟着人流前进,直到回归职场近一年后,慢慢开始觉得不对劲,什么火就去追什么,一切随众,把生活的喧嚣、浮华当成了生活的本质。内心深处的某个地方开始觉得难受,找不到出口。
直到遇到了周国平先生的散文集---《各自的朝圣路》,整个人都静下来了,那是久违的感动,只关于己身,无法用言语去形容。好像我从来就是那样的一类人,只是过去迷失了,如今却找回了道路。
我的恐惧、我的焦虑通通都暂时消散了,我获得了片刻的安宁。我突然意识到,这是现代都市人的通病。这个社会各种舆论充斥,崇尚物质主义已成为日常生活常态,攀比已是日常交谈的必备话题,毫无防备中压力朝我们每个人扑面袭来。
所以,生活是需要一点哲学的,这样才不至于迷失那个内心深处的自我。哲学更可以帮助我们以另一种视角去看待自己的人生,无意中解决一直以来困扰你的某些问题。
书中我最喜欢的部分是“19973在黑暗中并肩行走”,里面提到亲如夫妻,也不能彼此理解和了解,而是像在黑暗中并肩前行,印象特别深刻。我这半生汲汲于理解、认同,这两年越发觉得自己无知、可笑。大家都只是基于自己的逻辑、眼光、趣味、观念来作出判断,跟真正的你,其实关系不大。我们应该要做的其实是:重建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样,不管外面风雨多大,我们的心灵都有一个容身之所。
最后附上书中的一些节选,希望有点读书癖的你,也会喜欢这本书。
“人们常常说,人与人之间,尤其相爱的人之间,应该互相了解和理解,最好做到彼此透明,心心相印。史怀泽却在《我的青少年时代》中说,这是不可能的,即使可能,任何人也无权对别人提出这种要求。“不仅存在着肉体上的羞耻,而且还存在着精神上的羞耻,我们应该尊重它。心灵也有其外衣,我们不应脱掉它。”如同对于上帝的神秘一样,对于他人灵魂的神秘,我们同样不能像看一本属于自己的书那样去阅读和认识,而只能给予爱和信任。每个人对于别人来说都是一个秘密,我们应该顺应这个事实。相爱的人们也只是“在黑暗中并肩行走”,所能做到的仅是各自努力追求心中的光明,并互相感受到这种努力,互相鼓励,而“不需要注视别人的脸和探视别人的心灵”。
在最内在的精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爱并不能消除这种孤独,但正因为由己及人地领悟到了别人的孤独,我们内心才会对别人充满最诚挚的爱。我们在黑暗中并肩而行,走在各自的朝圣路上,无法知道是否在走向同一个圣地,因为我们无法向别人甚至向自己说清心中的圣地究竟是怎样的。然而,同样的朝圣热情使我们相信,也许存在着同一个圣地。作为有灵魂的存在物,人的伟大和悲壮尽在于此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