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明代骗术之故拟重罪释犯人

明代骗术之故拟重罪释犯人

作者: zhenzhi61 | 来源:发表于2019-10-25 14:54 被阅读0次

元植在十里八村都算得上是个富户,家庭和睦,往日行事倒也谨慎。不过他跟乡里的一个有点势力的人有些过节,至于是什么过节,别人也不太知道。

那个有点势力的人跟地方上一位姓叶的推官交情不错,估计元植也确实有些不轨行为,就吹毛求疵,给他罗织了十几条罪状,报给叶推官。

叶推官那可是多么嫉恶如仇的一个人呀,就把元植的这些罪状给报到上头去了,于是上边就把这个案子交给了叶推官进行审理。

叶推官提审元植,义正辞严的对他说:“你小子的罪恶行径我已经掌握,该判什么罪我心里已经有数了。知道你手里有俩糟钱儿,警告你,别跟我玩拿钱打通关节这一套。要是让我知道你玩花活,罪加一等。先将你收监,等找到被害人,立即给你定罪。”

叶推官平日里颇有些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名声,从来不收受贿赂与请托。元植见推官一上来就给了个下马威,自然不敢有找人疏通的心思,老老实实诚惶诚恐的在牢里等着判决结果。

恰好元植的亲戚,姓易的一名乡官,平日和他关系好,了解他的为人,知道他肯定是被仇人诬陷,想帮帮元植,于是就暗地里帮元植向府台大人申诉。

府台大人就找了个机会跟叶推官说了这事。易乡官本来是希望府台大人能婉转的向叶推官解释一下其中缘由,可叶推官多么的刚正不阿呀,听了以后反而更加愤怒了。

叶推官回来之后马上提审元植,上来就是一顿乱棍伺候,并且斥责道:“好你个元植!早就警告你别花钱托关系,你不但不听,竟然请托到知府大人那里去了!像你这种刁民,一定判你个充军发配!”

“冤枉啊!叶推官您向来不受请托,整个府城谁人不知!况且您已经当面训谕,哪敢再去求知府大人!实在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元植本来老老实实的在监牢等着宣判,此时当然茫然无知,只能一个劲的叩头。

叶推官很生气:“继续回牢里好好待着,定要判你个充军!”

元植在监牢中托人打听,才知道是亲戚易乡官自作主张替自己活动,没有提前告诉他,哪成想好心办了坏事。这时候元植知道自个在推官心里已经是罪不容赦了,不想办法找人帮忙肯定是不行了。

无奈之下元植只得找到在叶推官跟前办差的凌书吏帮忙想办法,只要能将充军发配改判为流放,定有重礼相谢。

凌书吏说,拿一百两银子来,就可以替你谋划谋划。元植立马答应,很快就让家里人悄悄的奉上银两。

没过几天,叶推官果然找来凌书吏,让他从元植的那些个罪状里找一条够得上判充军的来定罪。凌书吏故意拟了绞刑呈给叶推官。

叶推官觉得元植这家伙虽然可恶,但也实在够不上绞刑,于是让凌书吏改一下,只能按充军处理。

一天后,凌书吏再次以绞刑拟罪,并且对叶推官说:“在元植被检举的这些罪状中,惟有谋害亲弟一项最重,正适用绞刑。余下的那些只够得上判流放,够不上判充军的罪。”

叶推官暗暗寻思,证据确凿的尚且不能轻易拟定绞刑,更何况是只有他人检举,没有实证,怎么能判绞刑?然后说:“算他福大造化大,就判个流放吧!”于是判了元植三年流放。

元植得知被判流放之后欣然接受,规规矩矩的缴纳了银子赎罪,而凌书吏也心安理得的接受了那一百两银子的贿赂。

叶推官哪里知道这是凌书吏收了银子后的一番操作!这衙门里一个小小的凌书吏,把顶头上司叶推官结结实实的涮了一把,可叶推官却一点都不知道,还觉着自己刚正不阿。

可见公门中的官差衙役要想糊弄自己的上司是多么简单的一件事。

要说这叶推官空有个廉洁奉公的好名声,断起案子来整个一糊涂车子。

叶推官轻信身边好友,自以为是、意气用事,不依法条律令,凭自身好恶判案,业务能力真不是一般的差,被手下小吏抓住他身上弱点耍得团团转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虽说是受衙门小吏蒙骗,也是自身性格原因导致。如若叶推官虚心详审、明察沉断,焉能被这小吏欺瞒?估计平日里没少被人牵着鼻子走,也不知有多少人被他糊里糊涂的错判。

叶推官自己是没有收受贿赂,可他性情急躁、刚愎自用、任事不明,给了衙门小吏们上下其手、玩弄律条、伺机敛财的机会!有这样的推官断案,百姓还不得冤死!!这样的昏官,跟贪官又什么两样!!!

故事源自《杜骗新书》,原作者张应俞评论如下:

善有旌奖,恶有拿访,此朝廷激劝一大机权也。今旌者多由攒刺之巧,访者或由权贵之嗾,其虚实益相半耳。然犹幸有拿访一途,可以少惕刁顽,稍为良民吐气。特被访者出入于问官之心,高下于权书之手,其情得罪当者亦少矣。当官持权者,或遇大故重情,必虚心详审,明察沉断,庶可杜奸欺之一二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明代骗术之故拟重罪释犯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lisv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