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培养孩子的五个素养:性格、智慧、梦想、语言、行为。
素养其实就是一个人的修养,体现在道德品质、外在形象、知识水平、能力等各个方面。拥有良好的素养,能让人终生受益。小学阶段正是一个人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但是孩子们天性活泼、自制力差,所以家庭的熏陶、父母的示范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必须从自身做起,正确引导孩子,帮助孩子从小锻造良好的个人素养,让孩子能够拥有获得幸福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五大素养呢?
培养良好的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而生活环境塑造了孩子的性格,我们在家庭中要播撒善良的种子,通过爱护小动物、帮助孤寡老人、捐助灾区等方式教育孩子要有一颗善良的心;要让孩子懂得感恩,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社会、感恩国家;要让孩子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学会珍爱自己、关爱他人。
让孩子拥有智慧:智慧就是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日常与孩子的交流互动中,家长要注意通过一个微笑、一个激励培养孩子的自信,有自信的孩子就会拥有创意,就能拥有创造性的思维,从而尝试并掌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让孩子拥有梦想: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帮助孩子设立一些积极的、正能量的小目标,并引导孩子朝着目标去努力,培养孩子积极乐观、好学上进、不等不靠的精神,从而为孩子建立远大的梦想创造前提条件。家长在这一过程中要帮助孩子做好目标的分解,并及时给予孩子激励与鼓舞,积极为孩子创造实现梦想的环境。
学习语言的艺术: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要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同时注意让孩子多去说、学会说,在说的过程中注意语意即想要表达的意思、语气即说话的轻重、语境即说话时所处的心理环境和外在环境、语点即说话的重点在哪里。通过培养,让孩子学会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图,并将语言转化至日常行为,做到知行合一。
培养孩子好的行为:行为源于信念,也就是目标。要想改变孩子的行为,必须改变孩子的信念。在这一过程中,家长首先要做到目标明确,从孩子按时起床、按时上学、认真做作业等小问题上帮助其树立信念,让孩子知道“应该做什么”、“如何去做”,并通过长期坚持,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