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2.28
【姓名】田甜
【图书介绍】
书名:《深度工作》
作者:卡尔纽波特
【拆页内容】《深度工作》P151-154有成果的冥想
【R:原文片段】
要求:扫描原文,或者打出原文内容。需标注书名及页码。
有成果的冥想的自标是:在身体劳作而心智空闲的时候(比如走路、慢跑、开车、淋浴),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件定义明确的专业难题上。因个人专业不同,这个难题可能是为一篇文章列提纲,写一篇讲话稿,推演一个证明,或者是打磨一个商业策略。如同佛教的打坐,你的注意力可能会涣散或停滞,但你必须不断的把它重新集中到当前的问题上。
住在波士顿时,在每天上下班的过河旅途中,我至少做一次有成果的冥想。随着这方面能力的提高,我的成绩也有了提升。比如说,在步行的路上,我想好了上一本书的大部分章节的提纲,也在攻克学术研究方面的棘手问题上取得了进展。
我建议你在生活中采用有成果的冥想。你并不需要每天进行严格的练习,一周进行至少两到三次即可。幸运的是,为这个策略找时间是简单的,因为这只需要你利用本可能被浪费掉的时间(比如说遛狗和通勤)。如果一切顺利,这种做法可以提升你在专业上的产出,却不需要占用你的工作时间。实际上,为了用有成果的冥想来解决你当前最紧急的问题,你甚至可以考虑在工作时间安排一次散步。
然而,我在这推荐有成果的冥想并不仅仅是因为它能提高生产效率(这当然已经很好了),而是因为它可以迅速提高你深度思考的能力。按照我的经验,有成果的冥想可以帮助你实现在本准则引言中介绍的两个关键理念。它通过迫使你抵抗分心,不断地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定义明确的问题上,来增强你抵抗分心的心智。通过迫使你在一个问题上不断深入研究,助力专注能力的提升。
为了更好地利用有成果的冥想,有一点必须要注意,那就是和其他的冥想一样,这种能力需要实践来磨炼。回想在我读博士后的头几个星期,第一次尝试这个策略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分心的程度简直不可救药——努力“想”了很久却没有结果。我尝试了十几次之后,才开始取得实际成果。你可能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所以耐心是十分重要的。
【I: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必选)
要求:符合I便签的标准——诠释、清晰、准确、致用
有成果的冥想是种工作方法,能提升工作效率。
众所周知,冥想是入定的方式之一,可以让人专注当下。那冥想和提升工作效率是如何产生关联的呢?相信很多人都有这种经历,近期被某个难题困扰,坐着想、站着想、吃饭想、甚至睡觉的时候也在想,忽然有天,灵光突现,问题得到了解决。
如果这个难题在大脑中被我们搁置,灵感会突然到访么?
《深度工作》作者卡尔纽波特在前文中就表明自己的立场,如果什么都不做,“等待灵感来袭是非常糟糕的计划”。
显然,这个灵感其实是工作以外时间不停思考的结果。
(why)这样做既完成了其他事情,又完成了工作难题,一举两得;提高深度思考的能力;不断训练可以增强抵抗分心的能力,助力专注能力的提升。
(What)如何在工作之余进行有成果的冥想?有三个步骤。
(how)
明确目标:包括任务和时间。确立近期一个需要完成的目标,比如:演讲稿构思、谈判话术等。确立思考目标完成的时间,可以视问题难易程度来定。
列举行动:列举出一些自己身体劳动但心智空闲的行为,在做这些事情时进行冥想。如:洗澡、刷碗、化妆等。
注意:“身体劳动但心智空闲”的界定需要自己定夺,比如:睡觉前思绪活跃会让有些人失眠、走路开车的时候想事情太入神似乎很危险的……
设计框架:漫步目的地想容易让思绪飞走,所以需要按照先后顺序,为冥想列出几个具体问题,为注意力指明方向。
比如:近期要写篇文章,首先想提纲怎么列,再次是每个章节用什么材料支撑,然后是开篇和结尾写什么……每部分都思考结束后,从头到尾想一遍来巩固成果。
注意:在刚开始练习时,你的大脑会不停分心或者停滞不前,需要用意志力把思绪拉回来,克服惰性从而把思路推向下一步。
冥想时会出现身体工作完毕,思考还在路上的情况,两个思路,一是有意识延长身体劳作时间,二是不得不被打断时,完整记录冥想成果。
(why not)如果不在工作之余进行有成果的冥想,会大大降低工作效率,同时无法有效锻炼自己克制分心、提升专注力的能力。
(Where)适用于做深度工作的一些前期准备工作,比如思考提纲等,不适合考虑过于复杂精密的事务。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必选)
要求:符合A1便签的标准——鲜活、故事、对应、反思
去年单位组织演讲比赛,但当时我正值封闭培训期间,从早到晚课程全部铺满,没整块时间准备稿子。我被逼无奈,只能利用课间、吃饭、洗澡之类的零散时间想怎么写,早晨课间休息想第一段,吃饭的时候想第二段,午休前抽空把想法记下来,下午继续想第三段……就这样三天时间写出来一篇稿子。
反思:我当时被逼急了,所以这是一个无意识进行有成效冥想的例子,如果能在生活中主动安排效率会大大提升。
写演讲稿的目标很明确,而且单位也给出deadline;虽然没有列举行动,但是我把所有“身体劳作心智空闲”的时刻都用来思考了;并没有提前建立架构,考虑先想什么再想什么。主要是因为上交单位,我不敢拖沓,所以整个思考过程一气呵成,没出现不知道下一步应该想什么的问题。但在自我训练时,设计思考框架,是非常有必要的。
另外,我利用的是时间夹缝进行冥想,所以出现思路不连贯的问题,无法完成一次整体思考及巩固,所以我总在上课前一秒把所想记在本子上,确保下一次快速推进思路。
【A2:我的应用(目标与行动)】(必选)
要求:符合A2便签的标准——目标、行动、关联、可控
目标:今晚选出一个《深度工作》片段,在睡觉前构思出一个RIA便签。
行动:
明确目标:任务是写便签,时间是今晚睡觉前。
列举行为:洗澡、洗衣服、扫地等家务时。
设计框架:
1、What
2、How
3、A1及反思
4、A2
5、Why、why not
有完整思路后在大脑中巩固,用笔记录下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