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论语·颜渊篇》9-16章

读《论语·颜渊篇》9-16章

作者: 菊花叶子 | 来源:发表于2024-09-23 00:08 被阅读0次

    今晚的八点钟,我们的线上读《论语》活动准时开始了。今天的读书活动由我主持,事前我也做了充足的准备。认真地把《论语·颜渊篇》的九至十六章的内容反复阅读了好几遍,并且做了相关的笔记。

    我们这个阅读小组人数不多,能一直坚持到现在读《论语》的书友,只有不到十人了。正如王春和书友所说的:“读书学习是我们自己的选择,跟进团队节奏,学而共论之,互相可借鉴”

    下面是大家的读书分享内容,经过我的整理之后,希望能对你读《论语·颜渊篇》有所帮助。

    (第9章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 有若对曰:“盍彻乎?” 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译文:鲁哀公向有若问道:“年成不好,国家费用不足,该怎么办呢?”有若回答说:“为什么不实行彻法?只抽1/10的田税呢?”鲁哀公说:“现在抽取十分之二,我还怕不足。怎么还能实行彻法呢?”有若回答说“:“百姓富足,你怎么能不富足,百姓不富足,您怎么能富足呢?”

    解读:鲁哀公执政时期,有一年收成不好。国家财政开支不足,鲁哀公十分忧虑,便向有诺征求解决方法。有诺建议他实行彻法,减少税收。这个方法使鲁哀公倍感诧异,表示抽取米十分之二的税都唯恐不够用,怎么还能再缩减税收呢?情况下什么?有若讲解道,国家降低税率,能激励他们积极生产,百姓富足了,就不必再担心国家财政收支不够了。但如果加重百姓的税率,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就会严重受挫,国家的经济就会越来越衰弱,这样国家又怎么会富强起来呢?

    文友雪松认为鲁哀公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只想着自己,不为百姓着想。文友王春和认为,君王应以大众利益为主,大众与政府利益一致,国家才能稳定。文友海蓝的看法是,光想着国家利益,百姓亏空了也不行,说的就是上与下的关系。邦有道则百姓安身立命。

    (10章)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祗以异。”

    译文:子纸问怎样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和辨别是非迷惑的能力,孔子说:“以忠诚、信实为主,唯义是从,这就可以提高品德。喜欢一个人就希望他长寿,厌恶一个人就希望他马上死去。既希望他长寿,又希望他死去,这就迷惑了。《诗经》里说这确实对自己毫无好处,只是使人奇怪罢了。

    解读:子张请教如何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和辨别是非迷惑的能力,孔子认为能按照忠信仁义的原则去办事,就可以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否则,感情用事就会陷于迷惑之中。“忠信”指为人诚恳,对工作尽心尽力,并且能信守诺言,言行一致,而忠信又要复合仁义的规范。

    这一章的内容讲的就是坚持忠、信、义时,要有立场,要有底线。看问题不能以自己的喜好,不要感情用事,不做偏激的事情。其中的“惑”字,海蓝解释的比较好。她说,心乱了,爱了,欢喜了,看谁都顺眼;不爱了,不欢喜了,恨不能让别人去死。这就是做事没有标准、没有原则的表现。“惑”字,起于心。要明辨是非,不要糊涂。还有文友说,崇德、辨惑都是从自身角度出发,从情绪出发,没有一个同一客观的标准来评判,自然会产生迷惑。

    (11章)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译文:齐景公向孔子问怎样治理国政,孔子回答说,君要向君,臣要像臣,父要像父,儿子要像儿子。齐景公说:“说的好啊,假如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虽然有很多粮食,我能吃得着吗?”

    解读:春秋时期的社会动乱,理制受到严重的危胁,等级制度也遭到了破坏。弑君杀父的事情经常发生。当时齐国的国君齐景公问孔子怎样治理国家,孔子就告诉他治理国家要恢复等级秩序,遵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名分规定。也就是说,治理国家首先要注意名分,不同等级,不同辈分的人,各司其职,各定其位。

    海蓝说,父亲是山,母亲是水,谁都逃离自己的责任,没有秩序,就会呈现乱像。现在社会的乱像还少吗?任何社会都需要公序良德。

    雪松说,齐景公没有自己的嫡子,所以内部比较混乱。孔子告诉他,要治理好国家,首先要建立等级制度。父亲做好父亲该做的事情,儿子做好儿子该做的事情,君臣之间的关系,也不能越轨。文友淡然说,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一个标准,在你所处的位置上,尽到自己的责任。她举了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这个观点。

    (12章)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译文:孔子说:“凭单方面的言辞,可以判断案件的,大概就是仲由吧?”子路承诺的事从不隔夜。

    解读:君子应该像子路这样修养重承诺。我们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信任,其实办法很简单,做到言出必行,及时兑现自己的承诺。信用是靠日积月累的,守信一?所以这个字面意思我觉得一翻译的话可能是但是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说,其实孔子他也。是长久的信守诺言而毫无疏忽。所以,我们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对于许下的诺言要时刻记在心上,马上行动,绝不能拖泥带水。孔子有决断力,单凭一面之词,也难以判案子。

    (13章)子曰:“听讼,无忧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译文:孔子说判决断案我和别人一样,但与别人所不同的是,我一定要使案件根本就不发生。

    解读: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而社会又是各种矛盾的载体,人们由于生活环境、教育背景,性格习俗等方面的差异,为人处事必定会出现矛盾争执的情况,大家各执己见、难以调和的时候,就产生了诉讼这件事情。虽然我们无法消除人们之间的矛盾,但是我们可以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以道德的力量教化民众。他想象的那种没有诉讼的社会,也是不可能实现的,这只是孔子一种理想化的想法。教育家孔子希望用道德力量去感化民众,减少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这也是不现实的。

    (14章)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译文:子张问怎样治理国政,孔子说:“在位,要不懈的努力,执行政令要忠诚老实。”

    解读:居之无倦,就是要求执政者有敬业的精神,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作为普通的百姓,从这八个字中也该有所借鉴。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因为劳动会让生命充满阳光。

    要热爱自己的工作,但是也要灵活做事,不要僵化。现在报告做的全,事情干的少的人比比皆是。不是人不愿意踏实做事,而是社会风气出现了问题。

    (15章)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译文:孔子说:“广博地学习文学典籍,用礼乐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就可以做不背离正道。

    此章节,告诉人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提高自身修养,才能识大局,识大体,不至于走上错误的道路。

    (16章)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译文:孔子说君子成就人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去做坏事,小人正好和这相反。

    解读:君子和小人在“成人之善恶”这件事上,有着迥然的区别。君子心胸坦荡,厚德载物,不嫉妒别人。所以,他们愿意以宽厚的仁德成就别人的好事,而坚决不促成别人的坏事。

    小人心胸狭窄,嫉贤妒能,恨不能天下之人都生活得不如自己,所以,他们往往阻碍别人的好事,而善于促成别人的坏事。“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也体现了儒家“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精神。

    针对这章的内容,有文友说,在做成人之美的事情时,许多人都会想到自己的利益会不会有所损失,这个行为是有选择的。在不伤害别人利益时,会选择成人之美。普通人,能否做到,大公无私的去“成人之美”呢?不去帮助别人做坏事,这一点比较容易做到。

    今晚大家在线上分享了读《论语》的心得体会,对我来说,收获很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论语·颜渊篇》9-16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lkxr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