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三银四是求职旺季,所以总会刷到一些面试或新入职公司的短视频。
在这些视频中,不是吐槽找工作很难,找的工资不高,就是入职后没什么活干,每天只能干巴巴等着。
职场中,这些现象都很常见,无论是毕业生还是工作多年的老员工。由于缺乏长远的规划和清晰的目标,他们在职场中抱着“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的心态。
在这些人中,有的在本职岗位上尽心尽责,时常创下不错的业绩,有的则是打探同事薪资、抱怨公司和领导……不知道你是属于上述中的哪一类?
如果你希望在职场中大干一场、升职加薪,却苦于没有实际绩效的产出,不如看看戴夫·安德森的《势不可挡》这本书。在书中,作者提供了很多工具和方法,有助于改变你的思维模式,提高执行力。
你属于公司花名册上的哪一类?
很多公司常常把“以结果为导向”挂在嘴边,如果你想做一个出色的员工,就需要明白:过程是为结果服务的,没有结果,过程自然就会失去意义。
其中,不少公司会以绩效考核来衡量一个员工或管理者的产出结果,有的好,有的平庸,有的差。
在《势不可挡》中,戴夫·安德森把企业中不同绩效者划分为四类——朽木者、敷衍者、守成者和破局者。
▲朽木者。通常,这类员工不仅不能视为人才,还只能被称为“人灾”,因为他们只能给组织带来负价值。他们总是不能完成基本工作,需要别人帮他们收拾烂摊子。而且一旦他们在这个绩效水平上持续的时间越长,对自己的自尊、未来、团队士气和结果的损伤越大,甚至会令公司陷入困境。
▲敷衍者,是勉强及格的一群人,也是公司中较为普遍的一类。他们一般只做要求做的事情、本岗位要做的事,从来不会主动、也不会提新想法,因为哪怕多一点儿他们都不会愿意。当然,如果同事遇到困难,千万别指望敷衍者帮忙。尽管他们具备一定的能力,但是从来都是遮一半露一半地发挥。
▲守成者,与敷衍者相比,他们拥有更多的精力和驱动力,也知道如何通过思维去有效运用才能;与破局者相比,他们偶尔也能做出一番业绩,但是持续性不够,即不能高效保持。所以,他们比较习惯有人能鞭策、鼓励他们。
▲破局者是势不可挡的。他们是不屈不挠的,是被定义为“持续受虐,无比刚强”的一类人。作为团队成员,他们会给工作带来持续的努力、能量、态度、卓越和激情。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总能不断地创造理想的业绩,但其原因一定不是缺少了努力、能量、态度和职业道德。
毫无疑问,破局者会是老板们最喜欢的员工,而成为破局者则会成为每个管理者、员工的目标。
也许现在的你是个朽木者或敷衍者或守成者,但是要知道每个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通过改变思维模式+不懈努力,你也有成为破局者的可能。
如何成为破局者
要想成为破局者,能持续地保持精力旺盛、聚焦重点和坚持不懈,这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决定,而不是外部条件。
首先,根据镜子法则,你必须改变你的个人哲学,才有可能改变你的人生。因为个人哲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能量水平。
破局者的个人哲学,便是依赖自己所能掌控的,如思想、信念、坚持不懈、渴求等等来掌控自己的命运,获得不断成长的。
因此,任何想要以破局者的状态生活得更好的人,都需要改变个人哲学中的某些要素,比如承担责任、持续改进、专注。
其次,你需要知道WHY的奇迹。《势不可挡》中提到了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维克托·E.弗兰克尔对于WHY的解释,它不仅是你每天早起奋斗的理由,还拥有不可思议的潜能给予你力量,让你度过逆境、挫折和失败,并且帮你培养动力和专注的能力。
空手道冠军约翰尼·久罗解释了他的WHY:他拥有清晰的渴望,目标就是在全国空手道锦标赛中夺冠。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他下定决心要竭尽所能,终于让他如愿以偿,成为了世界排名第一的空手道运动员。
如果你想要早起,那么你不妨用渴望、方向和决心来塑造你的WHY。
第三,不论外部环境如何,你都需要全力以赴,其内在核心是态度、激情和热忱。
戴夫·安德森在书中如是道:“一个人主要的态度、激情和热忱来源于内心。它们还是帮助一个人提升到势不可挡状态的核心要素。”
他认为,如果你的WHY很有吸引力,加上你有意识地花更多时间高度专注于你的高峰状态,那么就能提升你的态度、激情和热忱。这也是要成为势不可挡的破局者所需要具备的。
第四,你需要更新你的日常思维。要知道,成功的秘诀在于每天的必行之事,你是如何开启每一天的呢?
思维模式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像你想减肥,不可能通过做十个仰卧起坐就能有六块腹肌。
只有当你花一定时间,遵循有效的、结构化的过程,你才有可能成为势不可挡的破局者。
写在最后
戴夫·安德森《势不可挡》,是一本适合所有想在工作中提升自己绩效的管理者和员工阅读的书。
书中所提到的34位成功的职业教练和企业家,真实地反映了破局者的思维状态,同时也展示了团队成员的行为对团队产生影响的过程。
记住:成为势不可挡不是目的,而是一个过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