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倪海厦《黄帝内经》笔记(十五)第二篇·四气调神大论

倪海厦《黄帝内经》笔记(十五)第二篇·四气调神大论

作者: 火帝养生 | 来源:发表于2023-09-04 21:30 被阅读0次

【原文】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

【原文解释】由于天不暴露自己的的光明德泽,所以永远保持他内蕴的力量而不会下泄。如果天气阴霾晦暗,就会出现日月昏暗,阴霾邪气侵害山川,阳气闭塞不通,大地昏蒙不明,云雾弥漫,日色无光,相应的雨露不能下降。

我们打个比方,今天白天应该要出太阳了,结果是阴天,这就叫日月不明,这个时候的养生之道,就要把身体保护好,不要受到风寒。因为日月不明,就要把身体固好。在日月不明的状态之下的时候,最容易生病。所以,邪害空窍,我们所谓的空窍,就是我们身体上有很多俞穴,也就是在膀胱经上,如果哪个脏腑不是很强的时候,在天气不明的时候,如阴雨天的时候,最容易受到伤害。天地之间不正的气就会伤害到我们身体空虚的地方。

比如整天在担忧,不是担忧孩子的前途就是担忧孩子的婚姻,反正一天到晚总是在担忧。忧能伤肺,再遇上今天的天气是阴雨天,日月不明,这个时候,没有把肺窍管好,如肩背这一块受寒,邪气就会从肺俞穴进入到身体而生病。同样的情形,都是在同一阴雨天,他的心情很好,没有什么忧虑,他就不会产生空窍,你有忧虑,你就会产生空窍,就会得病。

【原文】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不荣。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原文解释】天地之气不交,万物的生命就不能绵延。生命不能绵延,自然界高大的树木也会死亡。恶劣的气候发作,风雨无时,雨露当降而不降,草木不得滋润,生机郁塞,茂盛的禾苗也会枯槁不荣。贼风频频而至,暴雨不时而作,天地四时的变化失去了秩序,违背了正常的规律,致使万物的生命未及一半就夭折了。只有圣人能适应自然变化,注重养生之道,所以身无大病,因不背离自然万物得发展规律,而生机不会竭绝。

这一段讲的是天地不明的时候,比如产生的暴风,刮风下雨的时候产生的问题,我们人就要特别注意保护好自己。最后说,唯圣人从之.....,如果说随时保持自己情志非常的好,每天开心,不会有过怒,过喜,过思,过悲,过恐的情绪,尽管节气如何改变,气候变化得如何无常,完全不会受到影响,故身无奇病。所以,我们的情志很重要。

【原文】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原文解释】违逆了春生之气,少阳就不会生发,以致肝气内郁而发生病变。违逆了夏长之气,太阳就不能盛长,以致心气内虚。违逆了秋收之气,太阳就不能收敛,以致肺热叶焦而胀满。违逆了东藏之气,少阴就不能潜藏,以致肾气不蓄,出现注泻等疾病。

这一段讲的就是春、夏、秋、冬。春天讲的就是肝脏,夏天讲的就是心脏,秋天讲的是肺脏,冬天讲的肾脏。如果按照春夏秋冬的节气走,按照养生之道来保养自己,肝、心、肺、肾都不会有问题,逆之才会出现问题。

节气在交换的时候,比如说春三月和夏三月交接的前两个礼拜和后两个礼拜,合并起来成一个月,这个月我们就定义的长夏,长夏是介于这四季的中央。

因为有长夏在中间,春天是慢慢转换到夏天,夏天再慢慢转换到秋天,秋天再慢慢转换到冬天,冬天再慢慢转换到春天,这样周而复始的慢慢转换。我们把四季中间交接的过程时间定义为长夏,长夏在我们身体里面定义为脾脏。

中医对脾脏的解释很多,《黄帝内经》里面尤其是讲脾脏讲得非常的多。我们身体里面由于有了脾脏,当节气在转换的时候,不会瞬间改变,如果是瞬间变化太大,没有人会受得了。比如说刚刚还是烈日高照35度,瞬间下雪零下10度,谁受得了,这种防不胜防。所以,大自然因为有了长夏来调节,四季转换时也是循序渐进。

当然现在因为有了飞机,如冬天的三亚和哈尔滨,中午你坐飞机从三亚到哈尔滨,上飞机时还是20多度,下飞机零下20多度,从一个热的地方到了一个很冷的地方,这个时候,就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倪海厦《黄帝内经》笔记(十五)第二篇·四气调神大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loo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