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山海经》原文学习之三十二

《山海经》原文学习之三十二

作者: 坐看云起时wjh | 来源:发表于2023-08-03 06:38 被阅读0次

又西三百里,曰阳山,多石,无草木。阳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化蛇,其状如人面而豺身,鸟翼而蛇行(1),其音如叱呼,见则其邑大水。

    【注释】

    (1)蛇行:像蛇一样蜿蜒曲折地伏地爬行。

    【译文】

    (鲜山)再往西三百里,坐落着阳山。阳山到处是石头,没有花草树木。阳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北流入伊水。阳水中有很多化蛇,它长着豺一样的身子,但生着人的面孔。化蛇生着禽鸟那样的翅膀,却像蛇一样地爬行。化蛇发出的声音如同人在呵斥,它在哪个地方出现,哪里就会发生水灾。

    又西二百里,曰昆吾之山,其上多赤铜(1)。有兽焉,其状如彘而有角,其音如号,名曰(lóng)蚳(chí),食之不眯(2)。

    【注释】

    (1)赤铜:指传说中的昆吾山所特有的一种铜,色彩鲜红,如同赤火一般。用这里生产的赤铜所制作的刀剑,锋利异常,能削金断玉。所谓神奇的昆吾之剑,就是由这种铜打造的。(2)眯:迷乱病、失神症。

    【译文】

    (阳山)再往西二百里,坐落着昆吾山。昆吾山上蕴藏有丰富的赤铜。昆吾山中有一种野兽,外形像普通的猪,还长着角。这种野兽发出的声音如同人在号啕大哭,人们称它为蚳,吃了它的肉会使人不做噩梦。

    又西二百里,曰蔓渠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箭。伊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洛。有兽焉,其名曰马腹(1),其状如人面虎身,其音如婴儿,是食人。

    【注释】

    (1)马腹:有些人认为这种动物就是人们常说的“马虎”。民间传说这种动物栖息在水中,它常常将爪子浮在水面,用它们吸引人。如果有人去戏弄它们,马虎就会把人拉下水淹死。

    【译文】

    (独苏山)再往西二百里,坐落着蔓渠山。蔓渠山上蕴藏着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而山下到处是小竹丛。伊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洛水。蔓渠山中还生活着一种野兽,人们称之为马腹,它长着一副人脸,生着虎一样的身子。马腹发出的声音如同婴儿啼哭,这种动物也吃人。

    中次三经

    又东十里,曰青要之山,实惟帝之密都(1)。北望河曲,是多(jiā)鸟(2)。南望墠(shàn)(3)渚,禹父之所化(4),是多仆累、蒲卢(5)。神武罗司之,其状人面而豹文,小要(6)而白齿,而穿耳以鐻(jù)(7),其鸣如鸣玉。是山也,宜女子。畛(zhěn)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有鸟焉,名曰鴢(yāo),其状如凫,青身而朱目赤尾,食之宜子。有草焉,其状如葌(jiān),而方茎、黄华、赤实,其本如藁(gǎo)本(8),名曰荀草,服之美人色(9)。

    【注释】

    (1)密都:隐秘深邃的都邑。(2)鸟:即鹅,也就是鸿雁。(3)墠:也有些学者认为,这个字应读为“tián”。(4)禹父:指大禹的父亲鲧(gǔn)。相传禹是夏朝的开国国王。所化:指鲧化身为黄熊。(5)仆累:即蜗牛,一种软体动物,栖息于潮湿的地方。蒲卢:一种具有圆形贝壳的软体动物,属蛤、蚌之类。(6)要:同“腰”,腰身、腰杆。(7)鐻:金银制成的耳环。(8)藁本:也叫抚芎、西芎,一种香草,根茎含挥发油,可作药用。(9)美人色:使人肤色美、气色好。

    【译文】

    (敖岸山)再往东十里,坐落着青要山,这座山实际上是天帝的密宫。从青要山上向北眺望,可以看到黄河的弯曲处,这里生长着许多野鹅。从青要山向南可以望见墠渚,这里是大禹的父亲鲧变化为黄熊的地方,生息着很多蜗牛、蒲卢等软体动物。山神武罗掌管着这座青要山,这位山神长着一张人脸,浑身布满豹纹。他的腰身纤细,牙齿洁白,而且耳朵上穿挂着金银环,发出的声音像玉石碰击作响。这座青要山,适宜于女子居住。畛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黄河。青要山中栖息着一种鸟儿,人们称它为鴢。鴢的外形像野鸭子,身子是青色的,眼睛呈现浅红色,尾巴呈现深红色。吃了它的肉,人们就能多子多孙。青要山中还生长着一种草,它外形像兰草,但茎干是四方形的。这种草开黄花结红果,它的根像藁本的根,人们称它为荀草。服用这种草,能使人们的肤色显得容光焕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山海经》原文学习之三十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lqm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