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道德经》之三十二
【原文】
道 常 无 名 。朴 虽 小 , 天 下 莫 能 臣 。侯 王 若 能 守 之 , 万 物 将 自 宾 。天 地 相 合 , 以 降 甘 露 , 民 莫 之 令 而 自 均 。始 制 有 名 , 名 亦 既 有 ,夫 亦 将 知 止 , 知 止 可 以 不 殆 。譬 道 之 在 天 下 , 犹 川 谷 之 于 江 海 。
【大意解读】
道 常 无, 名 朴, 虽 小, 天 下 莫 能 臣 。
道这东西,恒常不变,无形无相,给它个名称勉强描述一下,就是简朴。它虽然不起眼,但是,天下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让它臣服改变。
侯 王 若 能 守 之 , 万 物 将 自 宾 。天 地 相 合 , 以 降 甘 露 , 民 莫 之 令 而 自 均 。
人们如果能够守住道的简朴本性,天下万物,或者说人们的思绪就会自动臣服,归于寂静有序。心身合一,就会形成甘露,不用有意分配,自然会滋润营养到身心各个部位。
始 制 有 名 , 名 亦 既 有 ,夫 亦 将 知 止 , 知 止 可 以 不 殆 。
人们对道的认识运用,从无到有,应该是从名称概念开始的,名称概念既然在有中,运用它们就应该知道适可而止,知道适可而止,就可以回归到恒常不变的道体,自然就没有危险可言了。
譬 道 之 在 天 下 , 犹 川 谷 之 于 江 海 。
譬如道在天下的作用,就像山谷河流自然汇入江海的道理一样。河流不停汇入江海,江海不变不涸;天下万物生生灭灭,大道恒常不变。
【读后略议】
这一章很有意思,如果把这里所说的名,看作是佛家所说的法尘,那么,心与万法的关系就一目了然了。从这里下手归心入道,知止二字,足以让为道者受用无穷了。
自己喜欢用身心变化,来验证古之圣贤所说的道理,在这方面,倒有一些体会,至于主政一方的侯王,如何把这道理运用于理政御民,就不得而知了。
用自己亲为亲历,解读圣贤所说,心里觉得踏实,正确与否,则另当别论。
又:“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怠”,我读出的意思就是,开始造作规范,就有了名词概念。比如“道”,本来无相无名,人们为了交流表达,就有了道、朴这样的名称概念。名称概念既然是有中事,自然有生灭,有安全危险等等,人们要回归于道体的“无”,知止就是无上大法,这些名称概念的止息,那个没有生灭的无,自然就会显现出来了,那也是人们的本心。
品味《道德经》之三十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