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翻开了周岭的《认知驱动》一书,刚看到前言部分,就仿佛被作者当头棒喝。
开篇周岭给出了一个他遇到最多的读者提问:为什么自己一直很努力,却总是看不到希望?
这个读者一年前决心改变自己,每天早起,每周跑步三次,读一本书,订阅了三个学习专栏,报了很多网络课,重新开始学英语。一开始他感觉自己变化很大,可越往后越看不到希望。
周岭问他:那你有什么产出吗?
读者沉默了。
周岭的两本书《认知觉醒》和《认知驱动》都能从一开始就直击人心,他在前一本书里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普通人经常犯下的错误,“趋难避易,急于求成”;
又在这本书里指出另一个错误:重习惯轻技能,重输入轻输出。享受努力奋斗的状态,却少有产出产品的意识。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制订了那么多学习计划,但顶多管用几天,然后就被抛之脑后了。
因为培养习惯容易(相对来说容易),打造技能难。每天阅读容易,但读完一本书,写出心得体会分享给别人,给别人带来价值难。
每天写两三千字的随笔很容易,但是写一篇能够带给人启发的观点文难,写一篇对别人有用的干货文难,所以坚持日更容易,但提高写作技能难。
以此类推,学习英语容易,但输出英语产品难,与外国人用英文交流也难。
培养习惯之所以容易,是因为它不需要严格的标准——可高可低、可紧可松。所以你可以坚持阅读一天,也可以坚持阅读一年。这种成长就像是一场不用考试的学习,好坏不打紧,只要自己认可就行。
打造技能难,是因为它的好坏全由外界评定——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无论你怎么努力、怎么投入、怎么自我感动都没用,最重要看的,是你能否给他人提供长久且有用的价值。
所以光阅读,不输出,看似得到了成长,其实只是一场自我感动的努力。长期得不到外界的正面反馈,这种阅读习惯能否继续保持下去,也是一个问号。
自娱自乐的练习不能算作真正的技能,真正的技能必须能对外输出价值,能被他人认可或需要。
如果暂时做不到,也要争取每次在当前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好,形成一个最小可用的作品或产品。
比如读完一本书,写出心得,形成自己的观点分享给大家,就是你的产出。
上完写作课,必须要动笔开始写,这才叫做打造技能,光听课不实践的人永远无法掌握一门技能。
只有在技能卓越的情况下,那些良好的习惯才会大放异彩!
想想你读过的那些书,当时好像明白了很多道理,但是过一段时间后,又能记得多少呢?如果真的要日更,每天写随笔只能提升打字速度而已吧!
从今天开始,读过的书都要写心得,不用等到全部读完,读一部分就写一部分的心得,最后再看看如何总结,不能再频繁使用碎碎念,把简书当作日记本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