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忘“恩”

作者: 荷塘清韵 | 来源:发表于2022-06-02 12:43 被阅读0次

看到这个题目,估计会被人骂了,中国是个礼仪之邦,几千年的文化传统都教育我们要懂得报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结草衔环”“羊羔跪乳,乌鸦反哺”这些古训已深入中华儿女的骨髓。

作为一个受到别人恩惠的人,懂得感恩,懂得回报,这是人的底线。然而我这里要说的是对人施以恩惠者,当别人面临危机时刻,你去出手相助,当上苍赐给你一个新生命需要你去抚养,你想过没有,你做这些事时有什么目的吗?是想着有一天要接受恩惠的人去回报你吗?

如果你怀着要别人回报你的动机去做这些事,如果你把对别人的付出当成一种投资,想着将来要别人的回报,这样的人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还会让受到恩惠的人有一种压力,你再不断去强化你曾有恩于人,不仅会令人反感,甚至会令人憎恶。

《红楼梦》有两个小人物,一个是宁国府的老仆人焦大,年轻时曾出生入死,从死人堆里救出主人——宁国公,因为对老主人有救命之恩,所以全府上下都敬他三分,他一直居功自傲,老主人死后,他也不把年轻的主子放在眼里,每天喝得醉醺醺,稍不如意就破口大骂,说他们忘恩负义,不把他放在眼里,他要到祠堂去哭老主人,全府上下对他讨厌之极,但又对他无可奈何。

秦可卿生病,王熙凤前去宁国府探望,就因为有人派焦大去送趟人,焦大就借着酒劲破口大骂,那不堪入耳的话传到凤姐口中,凤姐命人将他捆起来,好好教训一番,结果被塞了满嘴的马粪。

还有一个就是给宝玉喂过奶的李奶妈,因为给主人喂过奶,所以被贾府上下高看一眼,她自己就摆不正位置了,一到宝玉这里就会挑小丫头的错,动不动就骂人。

当听说宝玉把宫里送来的“糖蒸酥酪”特地留给丫头袭人吃时,她气得不行,端起来吃了个精光,宝玉得知真相要对她发脾气时,还是宽厚仁慈的袭人出来解围,说自己吃了糖蒸酥洛肚子会不舒服,宝玉方才消气。

可李奶妈并不领情,当她再次来到宝玉房里看到生病的袭人躺在床上时,她又借机大骂袭人等丫头,弄得大家都讨厌她。

焦大想当年冒死救出宁国公时,那是对主人的忠心,宁国公厚待焦大时,那是对他的义,如果焦大懂得主人的善待是一种回报,就应适可而止,做好自己份内之事,那同样会赢得后人的尊重,而焦大恰恰相反,他把曾经的恩情当成要挟别人的筹码,当做居功自傲的本钱,那势必会落得遭人嫌弃的下场。

李奶妈更是没有自知之明,你当初做奶妈我想很大程度上是生活所迫吧,不然怎么会放下自家孩子,去大户人家奶别人家的孩子呢?你出卖你的奶水换回的也许是一家老小免于饿死的生命,你这都算不上什么恩了,充其量是一种交换。因此你要忘了你所谓的恩,摆正自己的心态和位置。

生活中有太多人和事,本来使接受恩惠者心存感激,内心充满歉意,想好好回报的,然而施恩者却无限放大自己的那点所谓的“恩情”,天天挂在嘴边,对受恩者来说成了一种压力,甚至一种威胁,因此受恩者不堪重负,想逃离,想摆脱,苦不堪言。

写到这里,不由得让我们想到了一些为人父母者,他们子女的做法只要稍不顺意,就把“我一把屎一把尿把你养大,你现在翅膀硬了,就不听我的话了。”“你个忘恩负义的东西,白养你那么大”诸如此类的话挂在嘴边,以道德的制高点来绑架子女,使得孩子心生厌恨,变得逆反起来,想尽快逃离。

无论是父母之恩,师生之情,还是朋友之谊,都是一个双向奔赴的过程,你在养育孩子,教育学生,帮助朋友的过程中,你同样收获了付出的快乐,收获了成就感和满足感,那本身就是一种回报啊!不要老想着别人的回报,只有这样,可能才会有回报。

学会忘记你对别人的“恩情”,你才会成为一个真正有情有义的人,与诸君共勉!

相关文章

  • 学会忘“恩”

    看到这个题目,估计会被人骂了,中国是个礼仪之邦,几千年的文化传统都教育我们要懂得报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结...

  • 牛语录(29)

    忘功念过,忘怨念恩。

  • 弟子之规人生之范(七十二)

    <一>原文 恩欲报,怨欲忘; 报怨短,报恩长。 <二>注音 <三>注释 恩欲报 恩:恩惠。 怨欲忘 怨...

  • 忘亲恩

    家有老母,年过八十,虽有脑疾,仍可自理,因婆媳不和,与兄独居,前些日也知母亲要过生日了,昨日,我忘却了,我...

  • 忘怨恩

    芯儿学习记 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不可不念 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不可不忘

  • 恩不能忘

    生是思,养是恩, 生养之恩大于天。 滴水之恩,莫忘, 救助之恩,要报。 知恩,才是君子, 报恩,才是好人。 救急之...

  • 不能忘父母恩

    近日,山东滨州。一段女婿找岳母下跪谢恩的视频挺火的,目睹的人议论纷纷,大家到底都想到了什么呢? 话说新郎结婚当天,...

  • 父母恩不可忘

    快退休的同事93岁的老父亲不在了,我们一起去吊唁。灵堂里摆放着老人的灵柩,我们深怀敬意地三鞠躬送老人最后一...

  • 难 忘 师 恩

    九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充满感恩的季节。翻开九月的日历,我们迎来了中国的第38个教师节,今年教师节巧遇上...

  • 《弟子规》第二十五课

    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待俾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恩欲报,怨欲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会忘“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hqxm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