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峰86岁母亲一个人独居乡下,他每周回去南城的大学上课时就下乡住两天,买些吃的用的。近些日子来,老母亲反复地打电话,有时候早上5点,有时候晚上,说衣服、带子等东西不见了,被二姐偷了,被邻居偷了,被孙女(二姐家孩子)偷了,还骂些不好听的话,还哭,十分委屈,情绪狂躁,又不停地找。易峰不断地电话劝说,有时候温言温语,说那东西没人要,自己值钱的衣服在楼上屋子都在呢,有时候也高声怒斥,给你说不找就不找,你快去煮东西吃!你骂人家干啥?!有时候又叫外省的大姐再打电话过去,让她再唠叨或哭诉一阵。回家时又专门去给邻居说对不起,不要把老人所言所语往心里去。至于二姐,本是住在一个片区,都是建设新农村时修建起来的一个小区,但却是劝不住母亲又要被伤害的人。
易峰说母亲是老年痴呆的症状了,爱人楠子问,为什么她总是骂二姐和二姐家的孩子呢?她不骂我们,也不骂大姐。易峰说,家里就二姐没读成书,二姐其实是心里有怨怪的,二姐家孩子也许什么事得罪过她。这是埋在心底的心结影响了长期交往的气场,相互之间缺失信任而没有得到化解,在认知障碍发生时激发了黑暗情绪?
电影《一次别离》,一部2011年上映的获得奥斯卡奖伊朗电影,描述因为照顾患有老年痴呆症的父亲,引发一系列家庭和社会问题。楠子想,这对家庭目前要面临的问题有一些启示性。家里有患病的老人,必然会引起场域的改变,通俗地讲这叫连锁反应吧。随着病程发展,母亲骂人以及更多杂碎事件会发生,可能诱发易峰不好、不耐烦的情绪,而楠子顺着自己的心绪梳理了下,已经有些担忧、焦虑,隐隐地埋下了。如果处理不好,也会让孩子传染上不良情绪,这就是能量的传递吧。但控场好不好,不也取决于自身的选择和处理方式吗?如果能够圆润、智慧地处理问题,能量不就正向循环了吗?
楠子想,这件事要以能量的眼光看问题,觉察并推动正向变化。可以做些什么呢?一是面对现实,心里有数,保持自身情绪的稳定,对老人的未来病程走向有所把握,有所预计,所谓“豫则立”。二是觉察易峰的情绪并加强沟通,也努力跟大姐二姐等建立一些链接,尽量起到疏导作用,积累好印象,并在场域中引流进好情绪。三是在处理老人的突发或日常事件中,注意家庭氛围的营造,可以有一些面对孩子的讨论,让孩子有一些对人生、对生命、对疾病、对孝道观念的思考,引导孩子正确面对问题并担起责任,学会成熟而有智慧地解决问题。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这个过程既是自我修行,自我养育,也是以自我改变推动家庭共同改变的过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