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总是听我父母讲这样一句话,“时间过得真快,你看哆哆都长这么高了。”我每次都是漫不经心地回答,“对啊,小孩子都是长得这么快的嘛。”时间就像空气一样,我们习惯了,总是会忽视它的存在。
2019年过去了一大半,我们可能都没想过一个问题“这半年,我们在工作上有什么成绩,在生活上有什么精彩的事发生?”我们总是被生活各种琐碎的事打乱了原定计划,比如原计划一周跑三次步,因为饭局、下雨和劳累等因素变成了一周跑二次步,最后变成了躺在床上玩手机。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一次次被打断,时间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溜走了。
人总是有个坏习惯,对已经拥有的东西都不太珍惜,当失去了后才恍然大悟。时间就是这样,从我们一出生就自动充值了很多时间,反正今天用完,还有明天跟后天。
然而,一个人真正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时间上,每个人客观时间不会有根本性的区别,可每单位时间的价值却有千差万别。
时间管理不仅对我们很重要,而且能让我们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理顺生活与工作的关系脉络。
一、时间管理为什么很重要?
经济学上有一个名词叫“机会成本”,就是我们利用一定的时间或资源生产一种产品时,而失去的利用这些时间或者资源生产其他最佳替代品的机会就是机会成本。
比如你一天可以挣100元,但你出去玩半天,中途还花50元去看了场电影。你的失去的不单是看电影的50元,还失去了本来可以赚到的50元。
这说明我们浪费掉的时间是有价值的,甚至会是一笔巨额财产。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时间是一种选择,我们选择在这段时间花50元去看电影,而不选择在这段时间赚50元。那是不是可以理解我们现在的状态,好的或者不好的,都是我们选择怎么使用时间导致的。
我们可以看一个关于美国人的一生的时间分布,我们一生的时间都是如何消耗掉的,以下是:
虽然这个时间表跟我们实际生活会有些出入,但是令我诧异的是这个美国人的排队时间竟然比学习时间还长。可想而知,他的社会地位跟时间价值大概率高不到哪去。
我们也可以大致统计一下,我们这半年的时间分布是怎样的,可能你也会很诧异!
时间是一种选择,你会管理自己的时间,意味着你有能力选择自己的活法。
《时间规划局》电影里有一幕让我印象深刻,在一个虚构的未来世界,人类的遗传基因被设定停留在25岁,不管他们活了多久,生理特征都将保持在25岁。然而到了25岁,所有人最多只能再活1年,唯一继续活下去的方法就是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更多的时间(如工作、借贷、交易、变卖,甚至抢劫)。于是时间就成了这个世界的流通货币。
当时间变成了流通的货币时,这肯定会是一个噩梦,有些人的单位时间没有价值就会面临着死亡;有些人的单位价值是别人的好几倍,他就享受这世界一切事物,甚至远离了死亡。
尽管这种设想很荒诞,但是现实生活中是存在这种原理的。你的单位时间价值不高,享受的医疗服务等资源就有局限性,毕竟社会资源是有价,你的单位时间价值低,也就只能享受相匹配的资源。这时候你还会说自己的时间不重要吗?
二、时间管理有什么好处?
时间是一种选择,你会管理自己的时间,意味着你有能力选择自己的活法。
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发现的「20/80定律」至今广泛使用。它说明了任何事情都可以被分成两类:一类是「不重要的多数」,占总数的80%,但对总体效果只有20%的影响程度;另外的20%属于「重要的少数」,却能产生80%的成效。
这个定律解释了很多现象,公司80%的产品都是由20%的人消耗的,公司是只需要满足这20%关键人物。那说明我们工作绩效的80%,是由20%的事情决定的。我们如果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这20%的事情上,我们不就能超越80%的人。
据了解,大多数优秀的人都深谙「20/80定律」,他们搭上了时间这部车,让自我价值随着时间滚动,来达到指数级的增长。
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书中提到过「一万小时法则」,这个法则告诉我们,你只需要花一万小时就能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当然有人说,我工作也不止花了一万小时,怎么没有成为专家?
因为我们80%的时间都在处理琐碎的事情,这些事情大多是重复的事,它的价值只有20%。优秀的人都把时间投入到能产生80%效能的事的,刻意练习这个领域的技能,研究这个领域前沿技术,这些时间累积到10000小时后,就能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当「一万小时法则」跟「20/80定律」结合起来后,我们走向成功之路的大门就此打开。这两个理论简单解释了社会规则,诠释了时间的魔力,是真的可以提升自我价值的。
我们选择做甲乙丙丁,是因为我们对时间做出了选择;我们之所以没成为甲乙丙丁,也是因为时间选择了我们。
三、如何进行时间管理?
01重要的事情集中时间优先做
时间管理有一个重要理论被广泛使用,那就是「四象限法则」,它把事务按照紧急、不紧急、重要、不重要等因素排列组合分成四个象限。
我们一般会把第一象限和第四象限的事情做了,甚至会把第四象限的事放在首要位置。这就导致我们经常做的事会没有产生太多的价值,处于一个被动状态,被事情督促往前走。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其实有很多机会保质保量地完成一件事。但常常因为没有及时地去做,随着时间的推移,把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变成了紧急,从而造成工作质量的下降。
比如你半年后需要考某个证,需要有计划的学习,这是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刚开始大家都会兴致勃勃地每天学习2个小时,但一个星期后就变得每天学习1个小时,再过一段时间后就觉得距离考试时间还有几个月,不用这么早学习。在拖延症跟懒惰的影响下,你只剩一个月的时候,这事情就变得重要又紧急,白天工作,晚上熬夜学习。因为你没有充足的时间投入学习,所以你考证失败,只能明年再报考。
在重要的事上,我们一定得集中时间优先去做,不能把事情拖延到最后一个时间才做,不仅做得很匆忙,而且无法保证质量,无法实现自我价值。对于重要不紧急的事,我们也应该投入时间去做,长时间的投入后,你比别人更出色地完成,在人群之中脱颖而出,给自我价值带来质的飞跃。
02有限时间专注做一件事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专注于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事情做到一半时,就会被叫去做另一件事,导致我们的时间总是属于别人的,自己本职的工作没有完成,需要额外的时间去完成。
面对这种情况,我通常会问对方,做这事有多重要和紧不紧急。如果对方的事情没有我的重要的时候,我会拒绝接受这个事,并说明我现在做的事有多重要;当对方的事情比我的重要时,我会接受并要求把原先的事情滞后。
前段时间网络上爆出王健林时间行程安排,一天被安排得满满当当的。
(图片来源网路,若侵权立即删除)从表格上来看,虽然王健林一天的安排有11件事,但是每件事拥有一个独立的时间区间,在这件事完结后再执行下一件事,这就是为什么王健林一天可以完成这么多件事。据了解,几乎所有公司高层领导都会有这样的时间行程表,他们善于把整个时间切割成小块独立时间区间,把一件件事安排进一个个时间区间里。
所以我们在时间管理上,切忌贪大图多,在一个时间区间里,只专注于做一件事。如果一心二用做很多事情,不仅效果差强人意,谬误百出,而且无法达成目标。重大的事情就用充裕的时间去完成,细小的事情就用零散时间来完成,这样你就会发现每一件都可以随心所欲地处理了,充分把握了时间。
03提高单位时间效率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曾经对3000名经理人做了调查研究,发现凡是优秀的经理人都能做到精于安排时间,使时间的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根据有关专家的研究和许多领导者的实践经验,驾驭时间、提高效率的方法有三个方面可借鉴。
1.集中时间
切忌平均分配时间。要把自己有限的时间集中在处理重要的事情上,切忌不可每样工作都抓,要有勇气并机智地拒绝不必要的事。一件事情来了,首先问:这件事情值不值得做?绝不可遇到事情就做,更不能因为反正做了事,没有偷懒,就心安理得。
2.平衡两类时间
任何人都存在着两类时间,一类是属于自己控制的时间,称为「自由时间」;另一类是属于对他人他事的反应时间,不由自己支配,称为「应对时间」。两类时间都是客观存在的,都是必要的。没有「自由时间」,完全处于被动、应付状态,不能自己支配时间,不是一个有效的经理人。但是,要完全控制自己的时间客观上也是不可能的,只有平衡这两类时间,才会达成目标。
3.利用零散时间
时间往往很难集中,而零散的时间却到处都是,珍惜和利用零散的时间是创造时间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用零散的时间做零散的事情,就会大大提高做事的效率。
我们一周只有168个小时,如果你无法提高单位时间效率,意味着很多事将会被耽误,这也是很多计划被打乱的重要原因。单位时间的效率很大程度决定了我们产出的效能,利用零散时间干零散的事,集中时间干重要的事,再把握好自己的自由时间和别人的应对时间,你的产出的效能必然会提高。
四、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
其实我们都知道,只要你有想做的事情时,尽管你工作超过8个小时,我们还是有时间去做的。比如阅读半个小时,跑步一小时等,要做这些有意义的事情其实不需要占用太多时间,长期坚持它就可以有巨大影响力。但是我们总是在手机上、在电视剧上、在综艺上等消耗了我们的时间。
鲁迅曾说“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
从现在起,我们可以从工作方面和生活方面分别列举三到五件事,把这些事坚持一年,这会给工作带来绩效和价值,使生活变得精彩和有意义。
时间是不可倒流的,你怎么对待时间,时间就会怎么反馈你,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