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初中生的集体崇拜

作者: ec632e3d93df | 来源:发表于2016-05-05 17:56 被阅读213次
女子初中生的集体崇拜

文/夏书记

       初中的时候,如果我说一句纳兰性德的不是,沆瀣一气的女同学们是会将我孤立的。那认真劲儿,让人误以为她们的先祖都是满族正黄旗叶赫那拉氏的。

       那时的姑娘们正在蓬勃发育,而森严的校规让她们无处宣泄爆炸性的青春浪漫,男生的发展落后于女生,在姑娘们充满厌恶的眼里,呆头呆脑的男生们简直猪狗不如,于是一颗芳心紧紧地栓到了纳兰性德的身上,那时候,性德也不叫性德,叫他容若,就像他们青梅竹马,相识已久。

       女生们时常在苦闷的数学课上捧着纳兰词眼泪汪汪,让正经至乎古板的数学老师很是措手不及。那时的她们经常梦呓一般地反复念叨“人生若只如初见”和“当时只道是寻常”,并对温润如玉,深情如斯的纳兰公子更加死心塌地。

       女生的爱与恨都极其简单,没有复杂的理由,主观感情和第一印象占了很大比重,不需要理性分析,不需要科学论证,可能因为微乎其微的一个细节爱上一个人。

       猪狗不如的男生们仿佛集体被一个外人夺取了战略高地,于是总是对纳兰词很是嗤之以鼻,诋毁纳兰词十分肤浅,只能赚取女人眼泪,尽管男生们那时可能只读过“床前明月光”和“离离原上草”。

       青眼有加和嗤之以鼻其实都是偏见。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在两大阵营如火如荼之际,有些猪狗不如的男生灵性未泯,央求我这个同样猪狗不如的男生,出谋划策来抵抗外族入侵,当时他们虽然没有好好读过诗,但已经用老旧的电子设备看过不少玄幻小说,他们从小说里挑出一个词来命名这次抗战,他们谓之“圣战”。我起先不同意,我当时一心一意备战中考,将男女感情看得很淡,清心寡欲不理会世俗斗争。但那些猪狗不如的男生一改往日的嬉皮笑脸,整个年级乌泱泱的男生满脸凝重无声无息地跪在了我寝室门口,将走廊塞得水泄不通,让我如厕都十分不便。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终于被集体发情的他们所感动,像被无双城的子弟们央求出山对付天下会帮主雄霸的剑圣一样,深叹一口气打开了门。

       我当时采取的政策是“以暴易暴,以战养战”,既然女生们被满族诗人所迷惑,我就要以汉族诗人出堂堂之兵。

       我选取了三个面容姣好的男子做正义之师射人先射马的那支射马的箭,代号“潘安”“宋玉”“曹子建”,并以他们之名代笔向三个他们心仪的姑娘发情书。

       我当时用的比较多的是柳永,晏几道和李煜的诗词。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和“江南柳,叶小未成阴”等或清丽或浓郁的句子冲淡纳兰的哀艳。而其中我用的最多的还是李商隐的诗。

       我羽扇纶巾,不出寝室,但仍决胜千里,五步一杀,千里之地尸横遍野。

用“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若是晓珠明又定,一生长树水精盘”帮“潘安”拿下了富家之女“杨容姬”。

       用“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帮“宋玉”拿下了校花“东家之女”。

       用“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帮“曹子建”拿下了学霸“洛神”。

       在浩浩荡荡的侵略与反侵略斗争中,因为双方阵营的领头羊进行了政治联姻,这场战役终于因为我的介入止戈辑武。

       在我看来,李商隐和纳兰性德之间具有非常多的相似性。

       纳兰容若出生于权倾当朝的相国之家,据闻《红楼梦》便是参照的纳兰明珠家事,纳兰性德的尊贵连痴人宝玉都难望其项背。得益于出身,更兼有“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的才高八斗,纳兰性德的官运自是一路亨通。

       作为没落王孙的李商隐就坎坷多了,家境悲惨,作为长子更得养家糊口。功名之路更是三跪九叩,崎岖难行,需要以“引锥刺股,用瓜镇心”的极端方式来赢取功名。

       身为相国之子,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鸟鱼之思。而没落王孙李商隐只要留存一点希望,总要争得一官半职。

       当初很为纳兰的清高而倾倒,现在却更加认同李商隐的隐忍,粪土王侯往往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天之骄子的游戏,他们没有吃过苦,即使隐入山林大泽也是奴仆成群,这不是归隐,这是度假。而李商隐更像我们平凡家的孩子,一步一个脚印,求职不易,但仍不肯轻易放弃,家里还有老母幼子,我们需要尊严,但有其他东西高于尊严。

       纳兰和李商隐都对自己的妻子十分情深,这也是女生对其极其倾倒的原因。

       两人因官职在身,公差难免,关山难越,离愁与日俱增,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便在此时诞生。

       纳兰性德的“小语绿杨烟,怯踏银河冻。行尽关山到白狼,相见唯珍重”具有晏几道“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缸照,犹恐相逢在梦中”的神韵,更添相思之情。

       李商隐不遑多让,虽然骈文亦典丽古朴,风骨雄浑,另有一派好处,但最为人称道的还是爱情诗。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我高中的语文老师便在一个台风雨被困学校的晚上,给在家的妻子发去了这样的问候,使得妻子芳心可可,赢得了一个生儿子的机会。

       我十分能谅解李商隐和纳兰的工作,但想到他们各自体弱多病,善良体贴的妻子此时已不久于人世,我还是觉得他们对她们很有亏欠。

       李商隐和纳兰性德的高峰在悼亡诗上,可以说他们的妻子生前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们,死后还要成全他们的诗名。

       纳兰容若“重到旧时明月路。袖口香寒,心比秋莲苦。休说生生花里住,惜花人去花无主”隐然有归有光“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的心灰如死,从此“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发出“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的怒吼,已隐隐有狂态。

       呜呼,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李商隐的如海深情更收敛些,不像性德一般无所顾忌,他还夹杂在牛李党争之间,仍目睹着晚唐的大厦将倾,李商隐还有国家责任。他只在甘露之变《有感二首》之外偶一缅怀,“睹枕而如见明眸,见被而难寻玉体”让人感受到这个忧国忧民的严肃男人内心深处汪洋肆意的深情。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元稹写过很多悼亡诗: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时未展眉。

       豪迈狂放的苏轼也写过一阕《江城子》,被金庸引用在《神雕侠侣》之中: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有许许多多的人在死后对他们的爱人苦苦缅怀,但你要知道你的爱人总有一天是要死的,不过是迟是早。

       你写一万句“人生若只如初见”的绚烂诗句,还不如好好把握眼下的好姑娘。

       永远不要给自己在“萧萧黄叶闭疏窗”的日子“感叹当时只道是寻常”的机会。

       永远不要用文字去温暖爱你的人,请用手臂,请用胸膛。

      请你

      生前用光你的好。

      因为

      死后悼亡全是空。

相关文章

  • 女子初中生的集体崇拜

    文/夏书记 一 初中的时候,如果我说一句纳兰性德的不是,沆瀣一气的女同学们是会将我孤立的。那认真劲儿,让人误...

  • 我最崇拜的学生

    教师最大的成就感就是能够培养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而班里我众多优秀的学生中,晓雅无疑是我最崇拜的那个。 初中生活中...

  • 助威马大姐食品形象大使,2月19日荣耀对决速度滑冰女子集体出发项

    助威马大姐形象大使郭丹,2月19日荣耀对决速度滑冰女子集体出发 2月19日,速度滑冰女子集体出发项目展开巅峰对决,...

  • 拒绝崇拜

    常听上了些年纪的人总会念叨自己喜欢甚至崇拜的人,那个让大众崇拜的人就不提了,也不好聊他,所谓现代以后所有人的集体偶...

  • 第九季第三周-286-Lois-《基督教思想史》(1)

    序言 作者认为两个不够引起重视的因素:1、基督教神学在发展的过程中崇拜仪式和礼文,以及崇拜者集体的背景的关系。2、...

  • 食物之间的互相谦让。

    石榴:我崇拜花生,住的是两居室,条件好的住的是两室一厅,不象我,一大家子人挤在集体宿舍里。 花生:我崇拜瓜子,一人...

  • 学霸成长营札记

    文晨爱读《神雕》,但并不崇拜郭靖,因为郭靖实在是憨憨的;喜欢黄蓉,黄蓉古灵精怪,但也不能崇拜她,因为黄蓉是个小女子...

  • 因为卓越,所以孤单

    ——观冬奥会滑雪越野女子30公里比赛有感 今天,冬奥会闭幕的日子,也是越野滑雪女子30公里集体出发...

  • L01E01

    标题:简单的你 副标题:你笑起来像个傻子,却是个孤独者。 目录 我是个初中生 1.眼镜君 2.不是崇拜不是喜欢不是...

  • Day13:体验是最好的老师

    四天的综合素质落下帷幕,孩子们能在校外集体体验军营生活,确实是很难忘的经历。 回想我的初中生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女子初中生的集体崇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mbd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