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宋史的兴趣来自《金瓯缺》,当看到《汴京之围》跟宋史有关,果断下单。从三月底开始看直到前两天才看完,确切来说是翻完。之所以花时间长,大致三个原因:
1、篇幅不短,共计392页。
2、可读性不强。相比《金瓯缺》篇幅更长,但其故事生动性强,容易看。但《汴京之围》更像编年体的流水账,可读性不强。
3、时间精力不集中。近期工作琐事作息影响,没有太多时间、精力,休息时间“堕落”一把,刷刷手机可能更贴近缓解心情。
个人看书有些强迫症,一本书非得看完心里才算落地,如果只是翻几下,总感觉对不住这本书花的钱。在看了前25%左右,不太想继续,但是内心总有件事要去完成,因而在时间允许,逼迫自己抓紧把这本书看完。即便是刷书,想看的章节就认认真真看完,不想看就翻翻跳过吧。
《汴京之围》讲述了宋徽宗及后来顶替上岗的宋钦宗对于辽、金的对峙,采取的两种态度——主战和主和。对于手下大臣不能很好的控制,对于对手金、辽判断不准,最根本的自己实力不济,因而发生了靖康之难,两个皇帝连同几乎所有大臣及他们的家属一同被带到了天寒地冻的东北的金国。
这个耻辱刻在了历史,描写最惨的是这些皇家和大臣的家属、女人被金国人所抢夺、蹂躏,这个就是亡国的代价,仅仅北宋悲惨的一个缩影。
叹息北宋的悲哀同时,读完这本书自己有四个感悟:
1、一本书翻翻总比不看强。这本书可读性并不强,对于这类书选择翻翻,选择了几个自己喜欢的章节看完。最终还是有些许收获。自己后续可以不拘泥于只字不差阅读,如果读不下去可以这样跳读,哪怕只有一点收获自己也是赚了。
2、古代女人是有名字。看历史会发现几乎所有历史都没有女人的名字,只是一个姓氏。看完《汴京之围》后,正如作者说的其实历史上女性是有姓名的,可能文化原因,只是没有记录。靖康之难却记录了,清清楚楚记录了那些皇家的每个女人,大臣的家室。为什么她们被记录了,因为大宋给金国赔款不够,拿女人来抵账的。要一个个人头明码标价记录在案。很可悲,女性留在历史上竟然是通过这样一种不光彩的方式。
3、不是所有外来民族都能征服中原。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在历史上没有中断的文明国家。之前一直不能理解,大清被英国打成这样,英国为什么没有灭了我们,直接来统治。看历史多了,好像知道点什么答案,但是不清晰。
这次看完《汴京之围》似乎答案清晰些。金国很强大,加之北宋的软弱,汴京一下就被拿下了,还把两个皇帝全部带走了。理论上他们是可以直接统治中原,但是没有,本质上他们实力不够。这里的实力除了军事实力,还有文化上。
金国是一个蛮夷的少数民族,武力可以打败北宋,但是文化不行,他搞不定中原。后来的清朝能够入主中原,本身很牛逼,但不要忘了满清最终的下场还是被中原儒家文化所同化。
4、居安思危。北宋在繁华到灭亡短短三年,正如作者在书上说的要以史为鉴,看到我们的现在。现在的中国正在走向复兴之路,而且势头很好。但是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北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短短三年就灭了。
随着年纪的增长,越来越不愤青,逐渐理解我们国家在很多时候都号召要居安思危,居安思危这四个字太有深意。正是有居安思危的前提,我们在应对国际上纷杂的外部环境才会静下心来,不过激,走好每一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