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如果芦花会唱歌(81)(放弃安置房)

如果芦花会唱歌(81)(放弃安置房)

作者: 所谓伊人J | 来源:发表于2021-07-03 12:45 被阅读0次

老屋要拆,原有的家什物件如果不提早搬走,将会在机器轰鸣中化为齑粉。

物件大多老破旧,不值什么钱,但陪伴了母亲多少年,母亲左摸摸右揩揩,舍不得落下一件。

二哥前几年在母亲的催促下,买了原税务所办公的二层楼房,但二哥二嫂还是住在老屋,没有挪过窝。

自从和大哥分家,搬离小街,父母就和二哥家住在一起,一个锅里搅动锅铲和碗勺,几十年没有改变过。

父母拾掇着旧物,跟着二哥二嫂,继续搬去二层楼房。

所有人都没有说什么,觉得这是理所当然,至于二哥二嫂内心有没有嘀咕,父母和我都不知道,当时也都没有多想。

村里的拆迁与改造,名义上是建设新农村,实际上是镇里牵头,开发商具体执行。

也就是说,镇里只出规划不掏钱,达到改善村民居住条件、美化乡镇环境的目的,开发商建房卖房有钱赚,双方达成共赢。

当时时间迫切 ,容不得多想,等房子拆了之后,才知道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

事后想想,我即便一开始就知道不合理,也无能为力,对于普通百姓,胳膊能抝得过大腿吗?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现如今的村镇拆迁,大部分人家以旧房换新房,对应面积下,无需再掏钱,有的还得钱回头。

城里的拆迁也是如此 ,不谈拆迁发财,最低限度,也要保证原住户拥有同等面积的新房,总不可能让拆迁的家庭流浪街头吧?

之所以觉得我家老屋拆迁有失合理,因为我家想换回同等面积的新套房,还需要掏出五六万。

而左邻右舍,那些原先住着新崭崭楼房的人家 ,拆迁安置,想换回新住宅,也得掏出十多万。

天高皇  DI远,小老百姓没有多少人敢质疑镇里的政策。

不说安装水电和粉墙,我家拿回空荡荡的毛坯房子,就要掏出五六万,十多年前,这不是小数字。

父母一辈子省吃俭用,手里不过两千元,二哥二嫂还欠着一屁股买税务所房子的债。

我早先也倾囊而尽地买了城南的新房,每月有外债要还。

二哥二嫂商量了一下,最后决定放弃认购拆迁安置房。

我问母亲她怎么想?母亲无可奈何地摇摇头。

她和父亲没有能力拿回自己的房子,只能由儿子媳妇做主,他们岁数大了,也无需多少房子,有安身之处就行。

我也是这么想,都是年过八十的人了,要那么多的房子干什么呢?早早晚晚,跟儿子媳妇住在一起,也能有个照应。

接下来,我做了此后余生最后悔莫迭的事,就是同意了二哥这种做法。

以我当时的境况,再口袋羞涩,跟朋友熟人借个十万八万不是太困难的事情。

用这十万八万,我可以拿回安置房,再进行简单地装潢,这属于父母的房子,二老随时随地可以搬进去。

然而,我当时没有这么做。

今时今日,我可以安慰自己,没有人做到未卜先知,没有人可以预料到日后将会发生什么 ,但这些安慰没有办法抹去我内心的后悔,我为当年的小气深深地后悔。

二哥放弃了安置房,得到了老屋四万五的拆迁款,给了母亲一万 。

四十年前,父母用布满老茧的双手,一锹土一块砖垒起的五间青瓦房,换回了三十年后薄薄的一万元 。

搬进了新家新房间,母亲从拆迁款里拿出三千元购置了简单的电器和家具。

从此,父母开始了局促不安的晚年生活。

不管怎么说,老房子再破再旧,名义上是二哥二嫂的房子(两间锅屋名义是父母所有),但那是父母亲手砌,他们住得理所应当。

而新房子呢?名义和实质,都是二哥的房子。

个性要强的父母,怎么会心安理得地住在二哥家里呢?

也是父母太要强,倘若他们倚老卖老,召回五个儿女,强行指派各家拿一万,安置房还会花落旁家吗?

一方面特别要强,另一方面也是特别懦弱,母亲不敢,也不好意思这么做,因为她从来没有理直气壮地跟人伸手要过东西,包括她的儿和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果芦花会唱歌(81)(放弃安置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meuultx.html